朋友说,进入室内游泳池后,立即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水处理不当引起的。在游泳池的水处理方面,实际上有很多方法。那室内泳池的水质如何处理?
关于游泳池(游泳池)的水质要求,我国现在发布了两项技术规范,《游泳池卫生标准》和《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但是,许多游泳池的水处理设备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水处理标准安装的,而是根据日常经验操作的。这种行为不仅有很多缺点,而且还给游泳者带来一些不适。因此,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规定进行游泳池水处理。
当水质出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动力和水循环是否满足条件,例如:反冲洗是否足够?循环流量(或循环时间)是否足够?通过“循环过滤”改善水质,而不是依靠增加投氯或加大臭氧投加,甚至直接添加“硫酸铜”等各种消毒化学品使水变蓝。而这种不规范做法很有可能对泳客健康造成危害,同时治标不治本。
如果您想要更好的水质和新鲜空气,则需要从水动力设计入手,并且必须了解,游泳池水质的保证来自水动力设计,而不是依靠“消毒”。尽管“消毒”是维持水质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它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并给游泳者带来健康风险。因此,良好的游泳池水质设计必须基于科学合理的循环过滤并遵循“细菌传播”的原则。这是一种生物现象。解决细菌的最佳方法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在大量细菌繁殖后使用药物杀死它们。”同时,泳池设计师必须牢记:水质设计包括设计游泳池上方的空气质量。
水质的风险相对可控,但空气风险往往被忽略。正是空气质量的风险已成为游泳者健康风险的最大来源。
在日常维护中,需要注意的是泳池表面的20CM臭氧浓度不能高于0.2ppm,水面以上30CM的三氯胺指标浓度不能超过0.5ppm。因为这两个指标超出标准,将伤害游泳者的呼吸道。如果超过标准,则必须清洗或更换过滤材料,改善反冲冼流速,减少臭氧的用量,减少氯剂的投放、室内增加通风与排风系统。
鱼池过滤系统设计要根据饲养对象要求来设计。
一般设计水质要求要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即:
1、色度不超过25。
2、无明显异嗅。
3、不得含有漂浮的浮膜、油斑和聚集的其他物质。
4、透明度(/m) ≥1.5。
5、水温不高于近十年当月平均水温4℃。
6、pH值 6.5~8.5。
7、溶解氧(DO)( mg/L) ≥3。
8、生化需氧量(BOD5) ( mg/L) ≤8。
9、氨氮( mg/L) ≤0.5。
10、非离子氨( mg/L) ≤0.2。
11、亚硝酸盐氮( mg/L) ≤1.0。
12、总铁( mg/L) ≤1.0。
13、总铜( mg/L) ≤0.1。
14、总锌( mg/L) ≤1.0。
15、总镍( mg/L) ≤0.1。
设计鱼池过滤方法有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物理过滤主要是清除水中肉眼可见的固体废物。生物过滤主要是有益菌净化溶于水的无色有害物质氨和亚硝酸盐转化成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完整的鱼池过滤系统分为10大部分:
1、底部进水系统。
2、面部面水收纳系统。
3、污物沉淀系统。
4、物理过滤系统。
5、生化过滤系统。
6、矿物质析解系统。
7、杀菌系统。
8、增氧曝气系统。
9、水循环系统。
10、底部排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