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花的开始动作便是左右晃动拿着拉花杯的手腕,重点在于稳定地让手腕做水平的左右来回晃动。请注意,这个动作纯粹只需要手腕的力量,不要整只手臂都跟着一起动。当晃动正确时,杯子中会开始呈现出白色的“之”字奶泡痕迹。
2、逐渐往后移动拉花杯,并且缩小晃动的幅度,最后收杯时往前一带顺势拉出一道细直线,画出杯中叶子的梗作为结束。
拉花怎么做手工视频
彩色拉花的制作方法如下:
1、准备六张同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彩纸。
2、将一张正方形彩纸角与角对折,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3、再把三角形彩纸下面的角与角对折,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4、再次把三角形彩纸角与角对折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5、用剪刀把三角形彩纸左边剪一下右边剪一下,剪到不可以剪为止。
6、其他五张正方形彩纸同上折法。
7、再把相同颜色的两张彩纸中间粘在一起。
8、然后把不同颜色的彩纸的四条边粘在一起。
9、最后捏住两端的彩纸,把彩纸拉开,这样一款彩色拉花就完成了。
拉花的组成:
旧俗,拉花均由未婚男性少年自愿参加表演。但在少年表演水平不高,以致会影响舞队声誉时,会头也可指定某一已婚青年继续留队表演。老艺人李树芳就因表演技艺高超,为本村争得荣誉,婚后被破例留队两年,以后才改为传授者和乐队成员的。
拉花的会头,由村中有威信的人担任。活动经费则由全村自愿捐助。也有接受寺庙资助的。例如横南村拉花会,便曾接受过该村老君庙的二亩庙田,由会头负责组织会中人员耕种,收获所得便做活动经费,条件是每逢庙祭。
关于拉花怎么做手工视频分享如下:最常见的拉花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做法简单又好看(网页链接);简单又漂亮的拉花折纸玩具,关键还可以拉伸,新颖又漂亮(网页链接);超漂亮的花朵拉花一分钟学会,挂在房间里真漂亮,简单的手工剪纸(网页链接)。
“拉花”,是一种民间舞蹈,产生并流传于太行山区井陉县境内。长期以来,它那深沉、内在的风韵,刚健、苍凉、压抑的艺术风格,富有表现力的舞姿和舞蹈动律,深受群众喜爱。50年代以来,被舞蹈界誉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四大舞种之一。清朝乾隆年间还指社会秋歌队中的男扮女装的人。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境内,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它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早在唐代元和八年成书的《元和郡县志》就有记载。建国以来,井陉拉花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使她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有关井陉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拉花舞蹈中的女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后人认为,井陉山路崎岖,人们行走不便,古代女人多小脚,出走需男人搀扶,而女性雅称“花”,这时形成的民间舞蹈称之“拉花”是有道理的。
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她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她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念蓄的独特艺术风格。
她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眷恋、爱情、行进的情绪。传统的井陉拉花表演人数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员手执道具,各有其象征:伞--风调雨顺;包袱(现不多用)--丰衣足食;太平板、霸王鞭--四季太平、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现在看到的井陉拉花虽做了很大改进,但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