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洼历史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2:49:37
字号:

1.“司”姓的起源是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周家洼历史

2、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2.毛坦厂镇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皋陶(陶读“摇”)部落就曾在此活动。

西周时,毛坦厂镇曾是古六国伯爵级贵族的封地,当年周天子巡游天下,就曾到过离毛坦厂不远处的钓鱼台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毛坦厂镇西部的汪家冲曾发掘出一座周代墓葬,并出土了数件青铜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孙膑、伍子胥等,都曾在毛坦厂附近有过活动,在镇西南的青山堰,文物考古人员曾于上世纪90年代发掘出数座战国木椁墓,如今镇南也还保留有汉代的房屋遗址。有资料表明,最迟在春秋时期,毛坦厂地区已经是大山深处一个人丁兴旺的地方了。

元朝末年,随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穷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当时,毛坦厂周边的皇姑寨、响锣寨、鸡鸣岭、三尖寨和抱儿岭等地,都成了农民起义军的营地,毛坦厂一带不仅成了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撕杀、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相互逐鹿天下的战场。

自明朝以来,这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

民间传说鸡鸣岭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到此时,正好天亮,朱元璋怎么也砍不下陈友谅的头,朱元璋没有办法大喊一声:我为人雄,你去做鬼雄,此时,陈友谅才跌下马来死于该地。这儿就成都市鸡鸣岭。正是这一时期,百姓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被称为“茅滩场”,意思是这儿因土地被大量抛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当政后对养马一事,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便积极推行“马政”。他认为马匹拥有量的多少,是国家富强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大力倡导在全国各“水草丰旷之地”养马。由于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便显得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茅滩场”由于水草丰茂,逃难的百姓们纷纷从外地回来了,他们大量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不久这一带又渐渐繁荣了起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茅滩场”被人们根据谐音,改称为了“毛坦厂”,并从此定名。

3.莱芜有几个镇叫什么杨庄镇有几个村叫什么

莱芜有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

寨里镇位于莱城区西部。辖寨里东、寨里西、寨里南、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公家庄、郗渔池、大渔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北峪、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诖、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4.有谁知道轩辕皇帝的传说,或关于轩辕的传说,说详细点,谢谢

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土是**,能生成物,故称黄帝。

他战蚩尤,降神龙,统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车,务桑蚕;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等,普天之下国泰民安。黄帝深受人民拥戴,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

轩辕黄帝见天下太平,也心满意足,渐渐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于调剂身体,娱乐耳目。结果弄得他面色憔悴,头昏眼花,情乱神迷。

时间一长,社会混乱不堪,他如坐针毡,忧虑不安。虽竭尽全力挽救残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乱的局面。

这时,轩辕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他非常钦佩,于是就带上文武官员前来问道。第一次广成仙为了试验他是否心诚,就把上山的路全部变成了悬崖绝壁。

轩辕黄帝无法上山,只好带着兵马全部退下,耐心等了三个月,后因天气变寒,粮草将尽,只得回到宫里。又过了三个月,到了春暖花开之际,轩辕黄帝第二次带上人马又前来问道。

这一次广成子没有难为他,轩辕见到了广成仙。他双膝跪虔城地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

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百姓;我又掌管阴阳奉阴的变化来顺应万物。您说我该怎么办?”广成仙听了他的话,便严肃地回答道:“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管的东西,只是万物的残渣。

从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待凝聚就下雨,飞鸟不待季候就迂翔,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越来越暗。你这样的人,心境这般浅陋,又怎能谈‘至道’呢?” 黄帝听了广成仙的严厉指教,退回宫中,反复思考。

于是,他抛弃政事,走出宫殿,辞去随从,筑一间陋室,铺上白茅,独居三个月。对广成仙说的话思索品味,觉得自己没有治理好天下,就想掌管天下,改变阴阳变化,一则是由于骄狂,二则是由于孤陋寡闻。

于是他怀着一定要亲聆“至道”的决心,第三次又去崆峒山请教广成子。 来到广子的住处,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匍匐过去,再次叩头拜礼后问道:“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听后,立时坐直身体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

持守你内在的虚静,弃绝你外在的纷扰;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败坏。如此,我帮你达到异常光明的境界上,到达‘至阳’的根源;帮你进入极度深远的门径中,到达‘至阴’的根源。

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万物就会自然茂盛。我持守‘ 至道’的纯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

黄帝听了广成仙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经历,深为感动,他当即说:“大仙可说与天合一了,真是了不起啊!” 广成仙听了黄帝的赞赏,又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但人们都以为存在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但人们都以为可以究极。

得到我的‘ 道’,在上可以为皇,在下可以为王,丧失我的‘道’,在上只能显露光芒,在下只能附于泥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以遨游无极的广野。

我与日月同光,我与天地合一,迎我而来的人,泯然无迹,背我而去的人,昏然无知,人不免于死,唯我独存啊!” 黄帝两次问道,得到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轩辕黄帝活了110岁。

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

现在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葬的是他的衣冠。 黄帝黄城的传说 战胜蚩尤回来,黄帝就在中部建都,修了一座“黄城”。

这黄城的大小,说出来人都要惊奇,四、五千年前就有这样大的城?的确,它南北相连方方七十里,都用一丈八尺厚的城墙围起来。中宫(也称“九龙宫”)在桥山顶上,金色的宫殿巍峨壮观,连成一片;东宫在东五里的周家?,与中宫遥遥相望;西宫在西二十里的故城,清静宜人,是另一番景象;正宫居南城,距桥山二里,高高的梳妆楼像一个女人站在那里,嫘祖在楼上梳妆打扮,一斜眼,就能看到中宫;南面的原上是校场坪,士兵的喊杀声时时传来;印台山是黄帝放玉玺大印的地方……单说这桥山顶上的中宫就这样的气派: 它是九间宫殿式房子相套而成,据说只有九根柱子九个梁,就撑起了这么大的建筑。

东三间中三间西三间相通;中间三间是议事厅,朝王台修得很高,九盘金龙上下左右围了一圈,中间是黄帝的虎皮宝座,那“九龙朝凤”的九个龙头就在议事厅朝王台前;西三间是文官,东三间是武官,后土、仓颉、雷公、岐伯在西,仓颉手执兽毛笔,在兽皮背面记录;力牧、应龙、女魃在东,顶盔冠甲。黄帝高坐在宝座中,和大家商议大事。

黄帝在这里为天下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他命大挠造历,雷公、岐伯作《内经》,伶伦作乐,嫘祖养蚕,还采来首山的铜,在这里铸鼎……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黄帝功绩。

5.下关区的历史沿革

下关得名于始明朝。1368年(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附近);1429年(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

春秋战国时期,下关区境,先属吴后属越。自周始,区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属金陵邑、江乘县、相武县、秣陵县、建邺县、建康县、琅琊郡、蒋州江宁县、金陵县、上元县、江宁县。

下关建区始于1933年(民国22年),南京划设8个行政区,下关为第七区,始称南京市第七区。1938年(民国27年)伪南京自治委员会置下关为第五区。1945年(民国34年),国民 *** 恢复南京市 *** 建置,第五区改称第七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区(下关)人民 *** 成立。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区划调整,第七区改称第六区。1955年8月,第六区更名下关区,以境内清初所改明代“龙江关”而命名“下关”。

1955年9月,下关区设立三汊河、宝善街、二板桥、商埠街、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8个街道和三汊河水上办事处。1957年9月,宝善街街道更名为中山桥街道,撤销商埠街街道,全区辖三汊河、二板桥、中山桥、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7个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矶区的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小市镇划归下关区。1961年6月,小市镇、迈皋桥乡、燕子矶镇划归鼓楼区。

1967年3月更名为东方红区。1973年11月恢复下关区名称至今。

1984年,划出定淮门外秦淮河滩地,划进原属栖霞区的迈皋桥公社金陵大队、大桥大队和小市镇的水关桥地段和建宁路地段,又划进原属鼓楼区的多伦路、黄土山、盐仓桥3个地段,下关区辖区进一步扩大。

1984年11月,成立兴中门街道。1987年底,8个街道调整合并为热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桥街道合并)、中山桥(热河路街道并入)、车站、建宁路(四所村街道和兴中门街道部分合并)、宝塔桥5个街道。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4月,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和中保村一部分划入下关区,形成新的区界:东以窑上村十字街为界与栖霞区相连,东南与玄武区接壤,南以定淮门大街为界与鼓楼区毗邻,西、北均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浦口区相望。1996年1月,撤销小市镇,成立小市街道。

1996年,下关区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含流动人口)。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区 *** 驻南埠街17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桥街道42405人、热河南路街道61877人、车站街道38024人、建宁路街道50369人、宝塔桥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97人。

2002年3月,撤销车站街道、中山桥街道,合并设立阅江楼街道;撤销小市街道,设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调整后,下关区辖6个街道:阅江楼街道、热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阅江楼街道。

2009年末,下关区总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30.65万人。

2010年,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4.29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约6.62平方千米。

2012年8月,将幕府山街道原张王庙社区的孙家洼路以南划入小市街道;将幕府山街道原白云新寓社区的五塘村1号划入宝塔桥街道;将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区的汽轮五村(托管)、汽轮七村,安怀新村社区的军犬队家属区、绿苑小区、防化大队小区、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怀村455号小区、军械弹药修理所家属区、总装试验场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怀东路以北散居划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3月根据国务院、江苏省 *** 批复同意的方案,撤销鼓楼区、下关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 名称由来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还叫做龙江关。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龙江桥附近),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下关由此而得名。

6.固原的历史遗迹有哪些呢

历史遗迹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早已不闻,瓦亭古城也早已隐没,惟留下斑驳的古迹供人凭吊:秦长城壮迹蜿蜒百里,雄风犹在;始建于北朝,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宁夏敦煌”。

目前保存完整的是雕凿于唐代(公元849年)的巨大坐佛像了。仰望大佛,无论刮风下雨,他千年来一直以慈祥的微笑面感化众生;此外,固原的六盘山也十分著名。

它既是战略要地,又是避暑盛地。1935年10月, *** 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1961年9月又亲笔书写了这首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仅诗句气贯古今,而且书法也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堪称一绝。

同时,六盘山上自然风光也是饶有特色,“六盘鸟道”、“盘山晓翠”、“美高苍松”也早已名声在外,美不胜收。 固原主要旅游景点:泾源旅游区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火石寨 ·战国秦长城 ·安西王府 ·沙沟拱北 ·百泉故址 ·隆德城 ·秦汉萧关 ·唐制胜关 ·无量山石窟 ·北象山 ·北联灵湫 ·固原城 ·须弥山石窟 ·盐湖 ·堡子山 ·云雾山草原 ·朝那湫渊 ·东岳山·固原 *** 寺 ·西安州古城 ·璎珞宝塔 ·朝那城 ·二十里铺拱北 ·灯盏山 ·天都山石窟。

固原古城,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多姿的 *** 建筑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让这座古城在西北边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旅游景点六盘山旅游区 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首府)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

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区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

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泾源旅游区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须弥山石窟 别名圆光寺石窟,坐落在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西北30公里处须弥山南麓。

须弥山是红色砂岩构成的山地,山势雄伟而壮观,现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石窟。须弥山石窟遗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国从北朝中期到隋、唐以来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艺术,是丝绸之路北线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朝那城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

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 *** 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盐湖 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

盐湖位于盐池盆地中心,海拔1980米,总土地面积950调。其四周为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黄家洼山所环抱,山中泉涧,溪流尽入湖中,天降雨雪之水汇集盐池,虽经百代而不枯竭。

盐湖四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芒硝、氯化钠等矿物质,极易溶于水,并向洼地中心运移富积。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排汇于地表,形成内陆湖泊--盐湖。

1920年冬,海原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致使盐湖以西的唐家坡一带的石块垒田埂出现严重错位,错位距离有1.5米,方向为北西50度;干盐池盐湖也因地震而地势被抬高,并向北移动了1000多米。 火石寨 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

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

7.卢氏家族族谱字辈

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

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

秦时,齐国的卢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齐,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

至汉时,又有卢绾,原从山东迁入江苏丰县,其后裔世居涿郡。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

此外,战国后期,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以后属涿郡。至三国魏时,涿郡改为范阳郡,卢氏便以范阳称,俗称"范阳卢氏"。

之后,范阳卢氏历代显赫,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唐代,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

卢姓于唐末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为突出。可见,历史上卢氏是我国。

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卢氏。

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行政村有哪些

麻武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南部山区,东邻本区麻川乡,南与本市华亭县接壤,西与宁夏泾源县交界,北靠本区崆峒镇,与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一脉相承、隔沟相望。东西长15.5公里,南北宽8.5—12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关庄距市区23公里。 全乡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庄,有1085户4708人。辖区面积122.6平方公里,有耕地3.68万亩,人均8.3亩。境内山恋环抱、沟壑纵横,海拔1800—2230米,最高处仅低于平凉最高峰太统山4米。麻武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霜期90—110天,年降雨量500—680毫米,自然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23.6%,有天然草场10万亩,宜林宜牧。中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柴胡、秦艽、黄芩等,据明代《平凉府志》记载有104 种之多。蚕豆、洋芋、莜麦等作物种植环境得天独厚风味小吃莜面柔柔独具特色,回味无穷。

大阴山在哪个省份的什么位置?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段进主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200多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阴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黄河在阴山南侧脚下画出世界独一无二的“几”字型,并且滋养了河套平原这片沃土。

几千年来,自人类在阴山地区繁衍生息,农耕文明、河套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力激烈的碰撞与交融,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波澜壮阔历史。

扩展资料:

亿万年前,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形隆起,形成了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而阴山与内蒙古高原就是这种板块运动的副产品,在地质时期,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厚度达到数百米的熔岩台地构成了今天内蒙古高原的主要地貌。

现在内蒙古分布着北起大兴安岭的诺敏河火山群,经阿尔山—柴河火山群、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南抵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绵延近千公里。

阴山山脉西段之狼山横贯乌拉特后旗南部100多公里,山峰耸立,南陡北缓,旗境内峡谷两侧遍布形态多样、栩栩如生的各种象形石头景观,沟里卵石嶙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阴山山脉

宜昌自驾游最佳景点路线攻略推荐,宜昌周边自驾游去哪好玩?

1、南边村 2、执芴山、张仙洞 3、三峡大瀑布 4、老林沟 今天整理了一份宜昌周边自驾游景点路线,到周末了,就换上休闲服户外走起哟!

1、南边村

看点:大量明清古建筑,旧社会地主的宅院。如果不觉得累可以走到山顶(大良山)上面有个山寨(猫儿寨)。

2、执芴山、张仙洞

看点:张仙洞,执芴山登顶

相传“执笏山”是太白金星执笏秉告玉帝所化成的。山峰造象逼真,圆额头,方脸盘,拱着手,屈着背,笏片宛然,在云雾飘缈中活现太白金星的仙姿神态。因此取名。它的主峰像一个直立的人,在主峰旁有一座小山峰,极像一块笏。(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想见时,臣子手上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主峰与小峰之间相通的小石桥叫通天桥,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通过丞相陪碚峰的玉皇阁连接执笏山顶峰玄帝观的桥梁。长6米,宽3米,桥的内空为160米,开始是木质结构。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太平,执笏山下的绅士刘开显捐资一百二十两,修了一座石拱桥。该桥地势险峻,巍然壮观。

经过通天桥,即可到达执笏山风景区的至高点→玄帝观(又称金星阁)。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高宗李治时由峡州知州亲自上执笏山,选定地址,筹措资金,开凿盘山石梯,在执笏山顶创建玄帝观,祭祀太上老君,倡导国教。此玄帝观为峡州(宜昌)地区唯一祭祀玄天皇帝的寺观。明朝洪武二年的正月初九日和九月初九日为执笏山玄帝观的庙会。金星阁在执笏山的顶峰,面向玉皇阁,吻合民间传说中的太白金星手执朝笏正向玉帝朝拜的意思。整个山形极像一位臣子手中执笏在朝拜天子,相传执笏山是太白笏山。

3、三峡大瀑布

三峡大瀑布,原名白果树瀑布,位于宜昌晓峰旅游景区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瀑”的第四大瀑布,是展示震旦纪、奥陶纪、寒武纪等多个地质年代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峡谷、溶洞、山水、化石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4、老林沟

老林沟景区位于崆峒区峡门回族乡西山和白家山两村交界处,东临平华路沿线,西接麻武乡,南依关梁马夫灵官,北连西山村市马掌社。因其境内林木繁茂,沟壑丛生且历史悠久而得名,是一处集自然奇特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花香四溢、四季如春的自然风景区。境内东西长而南北峡,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有丰富的草山和林木资源。境内栖息麝、豹子等动物10多种;有茶花、石榴花等卉20多种;有凤凰嘴、牛鼻子山、二_担山等自然奇特景观10多处。尤其是元代石人像遗址是老林沟内最负盛名的人文和历史景观;有天然瀑布10多条;是人们休暇郊游的理想去处。

崆峒区在哪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已崆峒山而文明于全国.现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崆峒区辖3个街道、4个镇、13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东关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四十里铺镇、崆峒镇、白水镇、草峰镇、安国乡、柳湖乡、花所乡、索罗乡、香莲乡、西阳回族乡、大秦回族乡、白庙回族乡、寨河回族乡、大寨回族乡、上杨回族乡、麻武乡、峡门回族乡。

全区辖13个乡、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有252个村、14个城市社区。全区总面积1936.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48.73万人,人口密度251.7人/平方公里。有回、满、藏、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

崆峒镇的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

崆峒镇地处平凉市崆峒区西南部郊区,泾河上游之滨,东临城区,北靠安国乡,南依麻武乡,西与宁夏泾源县接壤,因享誉海内外的道教胜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耸立境内而得名。全市唯一五星级酒店—广成大酒店、中华崆峒古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统山均坐落镇内。全镇面积1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22亩,其中川区可灌溉耕地7779亩,山塬地52466亩。2006年末人口18680人,全镇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 2006年末人口18680人,全镇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本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并由此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本镇经济的支柱产业。 民间广为流传的“养子寨”、“龙隐寺”、“寨子街”、“聚仙桥”等许多悠远而又神奇的传说,造就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朴实醇厚的民风乡俗。

镇区内公安、法庭、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健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平泾公路、崆峒风情大道、建设中的平定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务院体改办和原国家劳动部、国家计委确定的UNDP中国小城镇发展政策改革——规范与发展示范镇,崆峒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镇以建设生态旅游名镇为目标,突出新农村建设重点,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在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底全镇农业增加值完成248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 黄帝问道圣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崆峒山,省级太统森林公园、唐代龙隐寺等旅游景点均在崆峒镇境内,并有30多家齐家、仰韶文化遗址。镇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投资近2亿元的五星级酒店——广成大酒店即将开业运营;总投资1.5亿元的中华崆峒古镇正建设之中;仿明清“古镇”风格,投资2586万元的崆峒文化一条街正在规划,即将建设。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农家乐”品牌效应不断加大,全镇现已有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近40户,有9户农家乐通过了星级评定,一星级标准的5家,二星级标准的4家,全镇“农家乐”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给崆峒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崆峒镇围绕“旅游活镇”总体目标,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上嫁接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地融和、互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挖掘和利用崆峒山沿线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特色农业。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在蔬菜种植、果园建设、畜牧业等方面大力投入,积极发展扩大特色种植业,9村种植全膜玉米2003.7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培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重视品牌化、无公害、拳头菜发展,积极引导甘沟、榆树广大群众种植大葱3100亩。完成景区造林绿化面积4701亩。积极配合崆峒山景前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总面积1374亩,栽植各类树木22.3万株。产业互动兴劳务

崆峒镇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强化亲商、双赢的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不放松,总投资520万元的平凉市新民生猪定点屠宰厂占地8亩,建成生猪屠宰、肉品深加工、肉类分割生产线,已完成投资310万元,年内可建成投产;投资80万元的太统农工贸有限公司活性炭生产线已全面建成;占地10亩的朝和养鸡场是一处新建的投资80万元的现代化养鸡厂,现已正式运营;投资500万元的崆峒庄园项目,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了勘察设计,现已开工建设。在发展项目的同时,有计划组织劳务输转,拓宽劳务输出,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富镇富民的捷径。全镇有许多农民在崆峒山、广成山庄等20多个市区和镇上重点项目基地开展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1540元,占纯收入的56%,崆峒镇农民不出门就能挣回大票子。

崆峒区麻武乡行车路线和时间

驾车路线:全程约24.7公里

起点:崆峒区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220米,右转进入西大街

2.沿西大街行驶830米,稍向右转进入西门坡

3.沿西门坡行驶670米,左转进入崆峒大道中路

4.沿崆峒大道中路行驶270米,过右侧的小罗便民商店约70米后,朝崆峒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崆峒大道西路

5.沿崆峒大道西路行驶2.6公里,左转

6.行驶10米,直行进入太统路

7.沿太统路行驶7.3公里,左转

8.行驶1.7公里,右转

9.行驶11.0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麻武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5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