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都有什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8:52:16
字号:

家禽都有什么

家禽都有什么

 家禽都有什么,温顺可爱的动物令我们感到喜爱,但是一些丑陋的动物也是有很多的,每种不同的动物都具有不一样的形态特征,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家禽都有什么。

家禽都有什么1

  一、鸡

 鸡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家禽,喜欢生活在干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若生长环境太潮湿的话,就容易滋生病菌,鸡就会容易得病。它的抗寒能力差,特别是刚出生的小鸡,一个月内都要做好保暖工作,当小鸡羽毛长齐后可不用保温。

  二、鸭

 鸭是经过人工驯化和饲养的一种家禽,饲养历史悠久,一般会食用、取羽毛,现在也有一些家鸭被作为宠物养殖。鸭的体型较小,颈短,腿是位于身体后方,所以走路时看起来步态瞒珊。鸭有很多品种,肉用型的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番鸭、天府肉鸭,蛋用型的有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麻鸭、江南1号等。

  三、鹅

 鹅属于食草禽,觅食活动强,饲料主要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抗病能力强,饲养污染小。它的生活习性相对特殊,天生喜水,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中,因此鹅场一定要有良好的水源。鹅的合群性很强,行走也很整齐,当它独处的时候,就会高声鸣叫,当同伴回应后就会根据声音回归鹅群。

  四、鸽子

 鸽子在世界各地有广泛饲料,它是常见的鸟,人们平时所说的就是家鸽,家鸽中比较常见的是信鸽。鸽子体型小,善于飞翔,毛色众多,根据品种不同,毛色有白色、黑色、青色、瓦灰色、绿色等。鸽子的叫声是“咕、咕、咕”,反应机敏,警觉性较高,因此在饲养期间,需要保证鸽群的安静。

  五、鹌鹑

 鹌鹑的体型很小,圆滚状,羽毛颜色比较暗淡,雌性和雄性的体型差不多。经常是成对活动,主要会吃一些谷物、杂草种子、豆类、嫩叶、嫩芽,夏季会吃一些昆虫等。鹌鹑善于隐匿,喜欢夜间迁徙群飞,多栖息在气候温暖的地区。

  六、其他动物

 家禽也就是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肉、卵、羽毛等。常见的家禽还包括孔雀、天鹅、火鸡、珍珠鸡、鸬鹚等。

家禽都有什么2

  一、鸡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二、鸭

 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嘴大。腿位于身体后侧,步态摇摇摆摆。鸭性情温驯,叫声和羽毛显示出性别差异。

  三、鹌鹑

 鹌鹑体型较小而滚圆,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等。

  四、肉鸽

 肉鸽也叫乳鸽,是指4周龄内的幼鸽。其特点是:体型大、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高级滋补营养品。肉质细嫩味美,为血肉品之首。经测定,乳鸽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 ,氨基酸总和高达53.9%,且含有10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

  五、鹅

 食草禽,全身都是宝,羽毛是富贵华丽的服装,鹅肝是高等餐桌的美味,鹅肉营养丰富、氨基酸完全、脂肪是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价值敢与羊肉相媲美,是高档餐馆的必备。

 当然以上指的家禽都是已经被驯养过后的,而不是野生的,野生的就不叫家禽了,有朋友疑惑禽类和家禽有什么关系,其实家禽就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

家禽都有什么3

  一、家禽有哪些动物

  1、家禽中有哪些动物

 (1)家禽的品种比较多,常见的家鸡、家鸭、家鹅、孔雀、天鹅等品种,其中鸡是由野生原鸡化的品种,常生活在干燥温暖的环境中。而家鸭是鸭科动物,嘴部呈现扁平状,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就能看见它,比如草地、林地。家鹅则属于素食动物,它的脖颈较长,嘴巴是**,羽毛为白色或者灰色。鸡、鸭、鹅属于雉科动物和鸭科动物。

 (2)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卵以及羽毛,除了有雉科动物和鸭科动物之外,也有其他科的鸟类,比如火鸡、鸽、鹌鹑等。

 (3)在如今,由绿头鸭驯化成的家鸭中,北京鸭是良好的品种,不光可年产70-120个蛋,而且所制成的北京烤鸭十分的美味。

  2、家禽主要品种介绍

 (1)家鸡:鸡的历史可长达四千年,而它的品种也有很多,常见的有乌鸡、火鸡、野鸡、三黄鸡等品种。将鸡按照养殖品种分类,可将它分为肉鸡和面鸡2种。

 (2)家鸭:家鸭是经过人工驯化的品种,它们是绿头鸭的后代,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们身上的肉以及产下的蛋都可以食用,而身上的.羽毛可以用于纺织工业。家鸭主要以水中的鱼虾、泥鳅、水草等为食。

 (3)家鹅:家鹅是由雁类野鸟化而成的品种,和家鸭一样也常生活在靠近河流的环境中,它们属于素食动物,主要吃草籽、青草、蔬菜、麦麸、大米等食物。

  二、养禽场哪些环境因素对家禽饲养至关重要

  1、温度

 (1)温度不合适对家禽的影响:合适的温度对于家禽来说十分的重要,如果温度过高,会让家禽消化能力变慢,进食量也变低。而温度过高,会降低家禽的抵抗力让它们生病。

 (2)调整温度的方法:因为家禽不同的生长期对于温度的要求并不一样,所以在饲养家禽的时候,需要根据家禽不同的生长期来调整养殖场的温度。以养鸡为例,在冬天饲养雏鸡时,需要把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30℃ 之间,对于刚孵出的雏鸡,则需要30℃的恒温。随着雏鸡的不断发育成长后,饲养室的温度也可以慢慢的下降,当雏鸡发育为成鸡时,把饲养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0℃即可。

  2、湿度

 (1)湿度不合适对家禽的影响:当养殖场的湿度过低时,会导致家禽严重脱水影响生长,而当湿度过高就会让养殖场出现又冷又潮的现象,容易让家禽感冒并患上胃肠病。同时湿度过高的话,家禽体内的热量会无法散发出去,会直接影响进食量和生长情况。

 (2)调整湿度的方法:湿度不合适是大部分养殖场普遍存在问题,所以一般在春秋两季时需要格外注意养殖场湿度的问题。湿度过高就需要及时通风,湿度过高就应该及时喷水,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含量。

  3、光照

 光照的强弱、时间的长短直接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成活率以及产蛋量的问题,所以在养殖家禽时,也需要根据家禽的生长情况来调整光照。适宜的光照可以让家禽更好的生长,提高生产性能。

  4、通风

 (1)通风不畅对家禽的影响:一般在养殖场里有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过量的尘埃和多余的湿气,如果家禽长时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会影响它们的生长。

 (2)如何通风:一般需要及时给养殖场通风,给养殖场补充新鲜的空气,还可以结合湿帘保持养殖场中适宜的温湿度,保证养殖场里的空气质量。通常情况下,通风是调节养殖场内空气质量有效的措施。

  5、微生物

 (1)微生物过多对家禽的影响:当养殖场的微生物过多时,就会发生疾病,而且还会以很快的速度在家禽中传染蔓延开来,但只要将微生物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就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2)如何控制微生物:想要控制微生物的数量,消毒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高效广谱、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工作,而且也要定时消毒并清洗家禽的水槽和饲料槽,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把病原扼杀在摇篮中。

周文宗先生被誉为“返乡创业先行者”。他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从事黄鳝人工养殖的研究和实践多年,并为此重返高校和中科院攻读生态工程专业和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学成后已成为具有副研究员高级职称、双博士学位、我国生态养殖领域著名的学者、专家。他发明的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适合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以及养殖户和种植户多种经营。

一、专利序列

① 一种防治水生动物病害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200410041674.2);② 黄鳝野生种苗筛选的定量方法(发明专利号:200410066033.2);③ 黄鳝野生种苗的药饵及投喂方法(发明专利号:200410066032.8);④ 黄鳝无土养殖的鱼巢及设置方法(发明专利号:200410066031.3);⑤ 一种采收赤子爱胜蚓的新方法(发明专利号:200410066030.9);⑥ 一种分离鳝骨和鳝皮的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⑦ 蚯蚓的高密度生态运输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

二、著作序列

①《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②《信阳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的锻造与发展》,西安地图出版社;③《生态学热点研究从书》:《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信息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态学》

三、论文序列

1、独立完成论文

1)《河南省贫困地区的鳝鱼生态工程》(核心期刊:资源开发与市场); 2)《鳝鱼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核心期刊:科学养鱼); 3)《利用黄粉虫驯化野生鳝鱼技术》(核心期刊:科学养鱼); 4)《鳝池的建造与处理技术》(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5)《给黄鳝服用激素类药物吗》(核心期刊:自然杂志); 6)《鳝鱼生态工程》(中国农业信息); 7)《鳝鱼静水无土养殖新技术》(农村养殖技术); 8)《浅水藕池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北京水产); 9)《中国黄鳝生产产业化浅析》(核心期刊:农业产业化); 10)《水葫芦的放养与利用》(特种经济动植物); 11)《水丝蚓庭院养殖技术》(内陆水产); 12)《黄鳝养殖新模式-室内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渔业致富指南); 13)《降低黄鳝养殖风险的主要措施》(渔业致富指南); 14)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北京水产); 15)《庭院鳝鱼人工繁殖技术》(北京水产); 18)《鸡粪半干乳酸发酵法》(中国养鸡); 19)国外专业杂志(略)

2、合著文献

1)《基料-蚯蚓-鳝鱼食物链物流与能流转化效率研究》(核心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论生态资源的价值》(核心期刊:生态经济); 3)《黄鳝摄食活饵的初步研究》(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4)《鳝鱼摄食黄粉虫的饵料转化效率研究》(生态科学); 5)《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特产研究); 6)《鳝鱼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渔业现代化); 7)《鳝鱼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8)《鳝鱼室内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内陆水产); 9)《减轻黄粉虫生产劳动强度的管理技术》(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10)《揭穿“特大黄鳝致富”的骗局》(渔业致富指南),; 11)《温度对鳝鱼摄食速度的影响研究》(核心期刊:水利渔业); 12)《“麦麸—黄粉虫—鳝鱼”食物链的物流和能流分析》(核心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3)《禁用药物与黄鳝养殖的应对措施》(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14)《黄鳝苗种的运输技术》(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15)《论河南省贫困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河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研究); 16)《生态工程技术在黄鳝人工养殖中的应用》; 17)《黄粉虫化蛹和羽化的昼夜规律》(经济动物学报); 18)《“蒲公英—蝌蚪—鳝鱼”食物链的物流与能流分析》(生态科学); 19)《鳝鱼的特性与养殖要点》(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20)《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核心期刊:水利渔业); 21)《鳝种的筛选技术》(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22)《黄鳝养殖的首要技术-鳝种的筛选》(渔业致富指南); 23)《论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工程》(核心期刊:生态经济); 24)《水花生粗提物对三种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四、周文宗博士返乡创业与科研经历

周文宗同志是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双博士学位。专业: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学。

1990年7月,大学毕业的周文宗回到故乡湖北省阳新县,踌躇满志的他想用自己所学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当了解到黄鳝价格坚挺而养殖者甚少时,他四处收集资料,按照书上方法开始养殖试验,然而号称“水产养殖难养之最”的黄鳝人工养殖技术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他的预料,每次养殖试验都以失败告终,黄鳝存活率不到30%,周文宗陷入到迷茫和徘徊之中。他意识到:要想养鳝成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开创一套全新的养殖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积累知识,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4~1995年创造10平方米半年实现700元纯利润的养殖记录。1996年6月,他的硕士论文《鳝鱼生态工程中两条食物链的物流与能流分析》顺利通过专家答辩。

1996年7月周文宗同志被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他成立黄鳝研究实验室,坚持“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勤奋好学,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971040206)、“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991040022)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0424030058),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

1997年他在郑州西郊建立黄鳝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首次采用塑料薄膜池进行黄鳝无土和有土养殖;

1998年在开封郊区开展稻田和庭院养殖,首次在室外成功进行黄鳝有土半人工繁殖;

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并且指导家乡亲戚利用生产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水泥池进行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当年获取利润10万元。

2001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并且在山西晋城建立示范基地;

2002年他发明了“多益鳝”系列特效药物,基本解决了病虫害的问题,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2003年他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避免渔业环境污染,并且从水草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治黄鳝病虫害,同年在江西樟树和四川自贡等地建立合作养殖基地;

2004年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记者在南京示范基地对周文宗进行了一周的科普性专题采访报道;同年他受南京大学生物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

2005年他系统研究黄鳝的摄食和繁殖生态,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环保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同年在安徽滁州合作建立养殖基地;

2006年他首次在盐碱地成功养殖黄鳝和克氏原螯虾,并且将动物修复尤其是生态滤池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实现“以鱼养水”的目标,同年在湖北黄石建立大型养殖示范基地;

黄鳝生态养殖的研究和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周文宗决定先在家乡湖北黄石市首先推广,帮助家乡改变落后的面貌,帮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致富。2006年湖北省阳新县农业局在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组织多期黄鳝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特邀周文宗博士传授水产特种养殖创业技能。2006年黄石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产品出口到韩国等地。周文宗的业绩先后为CCTV-7(2002.5.30;2004.9.1)、《河南日报》(1998.11.12;2008.11.7)、《河南农村报》(2000.9.27)、《现代快报》(2003.12.9)、《金陵晚报》(2003.9.10)、《农民日报》(2003.12.12)、《湖北日报》(2006.10.11;2008.12.21)、《楚天都市报》(2007.3.19)、《郑州日报》(2007.12.17;2008.11.7)、郑州晚报(2008.11.7)、大河报(2008.11.10)、《人民政协报》(2008.3.15)、《黄石日报》(2008.5.7)以及各大网站如新华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饲料在线、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水产技术推广网、中国报道、21世纪网、中国渔业政务网等报道。

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局长姬广闻看到周文宗博士以所学知识“反哺”家乡农业的事迹报道后,于2007年1月11日亲率有关省辖市和渔业重点县水产负责同志一行50余人,到湖北阳新基地进行考察学习。重点考察网箱养鳝和静水无土生态养鳝,并认真听取了周文宗博士关于阳新县养鳝的情况介绍。姬局长说黄鳝养殖目前已经在湖北形成一个产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当年在全省范围组织推广“周文宗黄鳝、泥鳅生态养殖技术”。在郑州东郊、开封龙亭、信阳南湾和濮阳范县建立示范基地。

目前,全国范围的推广培训统一归口到南京示范培训基地实施,每月中旬南京基地与《中国水产养殖网》门户网站联办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班,周博士亲临授课。

迄今为止,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4篇,其中第一作者56篇,核心期刊52篇。申报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第一发明人7项,授权专利7项。参与组织《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的编写工作,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并在香港、江苏、河南、湖北、山西、江西、四川、辽宁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培训学员逾千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黄鳝养殖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1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