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蘑菇的季节性生产日程 我国农户栽培蘑菇大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因而需要根据蘑菇的温度特性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蘑菇栽培程式各地基本相似,但因气候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栽培生产的时间安排各地并不一样,大致如下:
:培养料配方
⑴稻草1000公斤、菜饼1000公斤、尿素20公斤、菇乐素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石灰30公斤。⑵稻草2000公斤、菜饼1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石膏100公斤、石灰75公斤、尿素40公斤。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法,在室外堆制15天左右,其间翻堆3—4次,然后进菇房或菇棚,加温至65℃左右保持6—8小时,后降温至52℃保持3天,进行后发酵。
:播种及发菌期管理
采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种量的2/3撒于料面,然后将菌种翻入料内,再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层表面,用木板轻轻拍平。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麦粒种2瓶或棉壳种3瓶。播种后以紧窗发菌为主,温度高时适当通风。
:覆土
当菌丝基本长到料层底部时进行覆土,覆土材料用细泥、砻糠灰或河泥、砻糠灰,龙糠灰与泥土的比例为20:1,用前喷甲醛消毒,水分掌握在捏得拢、撒得开,pH值为8左右。覆土厚度3—4厘米,每平方米喷清水2.25公斤,紧窗,土层缝隙里有菌丝冒出时补土。
:出菇管理
覆土后约15天,菌丝开始扭结成原基,这时进行通风、喷水,使床面始终保持溼润状态,同时菇房***菇棚***内保持较高的空气溼度,达到85%—90%。
:病虫害控制
一潮菇结束后,用敌杀死4毫升加水25公斤喷打床面,同时加大通风量,使水分不淤积于菇体而造成色变、烂斑。
蘑菇栽培方法
1、解开菌包扎带,开口直径1~2厘米,向里面喷点水(存点积水,只要积水没有干,就不要再喷水),要平放在半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不要让阳光直射,适应温度-40~40度(可室内栽培,最适宜温度5--32度之间),当袋口出现小菇蕾再完全打开打开袋口。
2、用湿毛巾或餐巾纸覆盖袋口,常向毛巾或餐巾纸喷水,保持透气湿润,也可以在菌包袋口处套一超市塑料袋(超市塑料袋内壁喷上水,不要套死,保持通气),菌袋内存水要及时倒出。不能弄坏包装的塑料袋,等几天就会出菇了。
3、菌帽直径1厘米以后,要经常对菇喷雾,保持湿润,一般是4天左右成熟,待蘑菇慢慢长大菌盖边缘呈现波浪状就可以收获了,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按住菇面,另一手往菇脚的底部左右旋转摘下。蘑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清理干净菇脚,保持高的湿度,就可以等待第2次出菇了。
1、选择容器。我们在栽培蘑菇时,一般来说最好要选用有足够的大小,但并不妨碍我们进行搬动或是进行遮盖的容器,且最好是透明的材质,方便我们观察情况,因此最好的选择是使用玻璃鱼缸一类的容器,进行蘑菇的栽培。
2、调配基质。准备好鱼缸之后,我们就要调配合适的基质了。一般养殖蘑菇所使用的基质都是生物质的基质,以方便蘑菇寄生,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莲子壳等,在容器底部掺入一些石灰后再倒入基质效果更好。
3、播种步骤。我们首先要准备好蘑菇的孢子,这种孢子相当脆弱,因此我们在播种前要先用筷子或叉子之类的工具在基质中挖掘出大约5厘米深度的小坑洞,将孢子播散下去再进行填土,喷上一层水保证土壤湿润即可。
4、养护工作。蘑菇在养殖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将容器搬到较为阴暗的角落,或是用遮光的东西将容器遮盖住,保证其周围的环境温度稳定在21摄氏度左右,不能过高,3周左右长出白色的菌丝后再盖一层土壤,喷水保湿,保证空气处于湿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