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是传统的灰树花贮藏方式。清水灰树花罐头是指采用9升或18升的马口铁罐排气封口后经常压灭菌而成。清水灰树花罐头与盐渍产品相比能更好地保持灰树花风味。盐水灰树花在后期加工中需经过脱盐、蒸煮等过程,营养、风味及宝贵的多糖成分大部丧失,因此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近年来市场对盐水灰树花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而清水灰树花罐头日趋俏销。清水灰树花罐头加工设备简单、投资小、技术易掌握,所以近年来大连、河北等地纷纷建厂投产,效益较好。其工艺流程如下:
1.原料漂洗 灰树花采收后要及时处理,放置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选洁净无病虫害的灰树花为加工原料,大朵菇须适当分离。将原料放入流水槽内轻轻搅拌,洗去泥沙。水洗作业要求迅速,水量充足。
2.原料预煮 烫煮的目的是排出灰树花组织内的空气,使组织收缩、软化,减少脆性,便于撕条装罐,还可提高装罐的净重以及保持灰树花的营养和风味。中、小工厂多使用不锈钢夹层锅。先将2%浓度的盐水在锅内烧开,投入灰树花,水与菇之比为3∶2,水温85~90℃,处理5~8分钟。烫煮合格的标准是撕开菇体无白心。第二次预煮汤汁可回收作填充液。此法所得产品香味损失少,品质亦佳。
3.冷却分选 经烫煮后的灰树花应立即投入流水或冷水中冷却,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冷却后把原料放在用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工作台上进行分选。原料分选是清水灰树花罐头加工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除去下列异物:金属类如铁丝、不锈钢丝、大头针、铁锈块、钉子;非金属类如小石子、砂子、水泥颗粒、塑料片、火柴杆;动物污染如苍蝇、蜂虫、毛发、兽毛等;植物类如树枝、树叶、稻麦秆等。第二阶段是根据客户要求将大菇体撕成大小适宜的条块,以便于装罐。
4.二次煮制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使酸碱度均衡一致,对挑选后的原料应全部煮制一遍。煮制原料最好用不锈钢槽(如用铁锅煮制菇体易产生褐变),槽的大小应根据工厂的加工能力而定。每200千克灰树花用水500千克,加柠檬酸100克。具体方法是:先把水和柠檬酸按比例加入,用蒸汽加热沸腾以后,再把灰树花放入。待均衡沸腾以后煮制20分钟左右。煮制的时间要使菇柄中心完全煮透为止,否则会使罐头变质膨胀。如煮制时间过长,会失去灰树花风味及色泽。
5.装罐注液 加热煮制后的原料,要马上从煮制槽内捞出,放入冷水槽中冷却。从冷却槽内捞出菇体,放入塑料筐内把水漏干,10分钟后装罐,要求按规定秤量装足。加工清水灰树花罐头最好用杭州生产的9升马口铁罐,如用18升的罐因排气及灭菌时间较长,灰树花易变色。除此之外应选用内壁涂有树脂的包装罐。9升罐应放入灰树花固型物5千克并注满液。
装罐后加注汤汁,目的是填充固形物之间的空隙,排除空气。汤液为2%~3%浓度的食盐水,添加0.1%~0.12%柠檬酸。配汤用食盐应选用质地纯净的精制盐。配制盐液的用水必须是不含铁和硫化物的软水,以自来水为水源时,盐水应先煮沸,经沉淀或用纱布过滤后使用。若用经过滤的预煮汁做汤液,可增加成品风味,但汤色较差。可在汤液中添加维生素C,用量为0.5~0.68克/升,经1~2个月贮存后,可使产品色泽明亮。成品的pH为5.8~6.4,达不到要求时,可用柠檬酸液调整。注液不可过满要留有一定顶隙,约6~8毫米,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成品质量。
为了缩短下道工序排气的时间,注入液的温度可加热至90℃以上,注入后马上进行排气。
6.排气封盖 排气的目的是除去罐内的空气。如有空气,一是灭菌时爆瓶爆盖;二是氧气的存在对贮藏不利。排气方法有2种,小厂多用加热排气法,在排气箱内通入蒸汽,使罐内中心温度达75~80℃,排气后立即用手板式封口机密封。大厂多用半自动真空封罐机或自动真空封罐机,抽真空和密封是同步完成的,不需要加热排气。真空封罐时,罐中心温度要达到75~80℃,真空度要达到46655~53320帕。
把装好固型物及注入液的罐子放入排气槽内,根据排气槽的高度排列3~4层,不能把罐盖压住,否则不利于气体从罐内排出。不能快速升温,否则菇体内部的气体不易排出且注入液外溢。要慢给蒸气,用20~30分钟的时间逐渐把中心温度加热至80℃。不是一批装的罐,决不能混合在一次排气。
排气结束后,将罐取出放在操作台上,轻轻敲打罐的四周,排除罐内残留的气体,用专门的工具夹住灌的四周,然后迅速将盖封严。要有固定人员封盖,应操作熟练、迅速,使罐内不残留空气。同时夹住罐的力度要衡定,决不能在封盖的一瞬间减少夹的力度。这样要求两个人操作配合默契,同时还应注意:盖和罐的圆口是否直径一样、封口钳有无损坏、盖究竟封严否。
7.灭菌与冷却 封罐后应尽快杀菌。大厂采用反压式(内有水压)高压蒸汽罐进行高温(121℃)短时(30分钟)杀菌。小厂采用的是常压低温灭菌,把封好盖的罐头放入灭菌槽内用95~97℃的热水灭菌60分钟。应注意罐和罐之间、层与层之间要留有空隙,让热水充分对流,使每个罐头受热均衡,可在槽的不同位置放上温度计观察温度情况。
冷却这一道工序,看起来平常,实际上特别重要,这是生产实践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灭菌后要把罐头马上放入冷水槽内,使罐头的中心温度以最快的速度冷却到常温。这就要求冷水槽长流水或多次换水。如果是冬天北方地区,可将罐头移至室外进行冷却。如用玻璃罐须避免骤冷破裂,水温要逐步降低。罐头用冷却水要符合生产用水标准,活细菌数不得超过50个/毫升。因罐头冷却时罐内温度下降形成部分真空,同时,罐盖缝线内橡胶物质因高温而软化,这就有可能使微量冷却水被吸入罐内而引起变质,一些细菌迅速繁殖,最终使罐头膨胀。
8.检查打印 冷却后要把罐头周围的水滴擦干,放置成2排6层,每天观察罐头的周围,约观察15天,如罐头无膨胀、液漏等不良状况,pH4.4左右,打号后可入库存放。如发现罐头有不良声音、膨胀、液漏等不良状况,要进行第二次加工处理,再次加工处理的罐头要注上二次加工的印记,以示区别。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操作制罐专用设备,将制罐材料加工成空罐;
(2)使用专用设备,对原料进行洗涤、分级、去皮、拆骨等处理;
(3)使用专用设备,对整理后的原料进行调味配料,采用预煮、油炸、浓缩或浸渍、斩、拌等方法,制成罐头半成品;
(4)使用专用设备,将已调味过的食品物料及汤汁,装入消毒后的空罐内,进行称量后封罐;
(5)使用杀菌器和自动记录仪表,对已封好的罐头进行杀菌、冷却、擦罐、包装。
下列工种归入本职业:
镀锡薄板裁剪工,空罐制盖工,罐身成型工,罐头封罐工,罐头原料处理工,罐头调味工,罐头装罐工,罐头杀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