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出现丝状藻类是什么原因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6:57:18
字号:

养殖池塘水出现丝状藻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养殖池塘水出现丝状藻类是什么原因

[形成的条件]:一般丝状藻类在池塘中出现并大量繁殖,是在池塘管理不善的情况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池塘中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池塘清整消毒后没有做好肥水工作,致使水质过清,水位较浅和光照较强,水源中滋生较多青苔,移栽水草时带入,大量施肥和过量投饵,再加上连续几天的晴朗天气,就容易造成丝状藻类的迅速繁殖。

[产生的危害]:例如,常见的水绵就是一类群体性的丝状绿藻,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水绵大面积发生时,会遮蔽水体光照,影响水体升温减缓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水绵对水体的氮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加之水绵对水体的遮蔽效应以及分泌的一种类单宁酸的化感物质,造成水体中其他藻类密度较低,感官上就是水体较为清澈。但对于水产养殖来说,丝状的水藻容易缠绕在脆弱的鱼苗或虾苗身上,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群体性的丝状藻类一般容易在静水的浅水水体中发生,另外丝状藻类的碎块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若彻底清除丝状水藻,目前尚无有效办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1)加深水位,水深>1m。由于水绵是一类附着性藻类,水深的增加会减少水绵的附着面积,增加水绵的沉降速率,从而加速水绵的死亡。

(2)开涌浪机或增氧机。由于这类大型藻类偏好静水水体,因此通过涌浪机这种方式破坏水体的稳定性,从而抑制水绵的生长。

你好!很高兴与你在这里相遇。看到你的问题:“专业人士请回答,水产养殖过程中藻类检测流程及水质检测方法有哪些呢?”后,我想说希望我的回答给你带来帮助。

首先,进行藻类检测流程。 每个水样,检测三滴水,每取一滴水,都应充分搅动水样(送来水样或带来的水样一般由普通水瓶盛装,在静置后水样中藻类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部分藻类会沉在瓶底,影响藻类检测准确性)。 显微镜检测,物镜放大倍数由低到高(低倍镜确定藻类数量,高倍镜确定水中藻的种类)。 三滴水全部检测完成后,确定池塘中的优势藻类;优势藻类的确定能够有助于分析出该种藻类为主的池塘水质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可能会发生的病害。

其次,水质检测的注意事项。不论什么项目,都应记录日期和养殖对象。如2022年7月22日上午10点南美白对虾塘。有些项目要有每天或上午、下午的对比数据更有意义(如pH值)。表层水是指水面以下5~250px的水样,取水面以下0.5m处的水样更有意义,有的项目要同时测定底层水样。测定溶解氧要直接用比色管取水样,用拇指封住管口送入水中,一次必须取满,固定和酸化后再留水样至刻度线比色。排除比色卡上特殊说明,否则比色时一律从管口垂直向下看,与桌面平铺的比色卡比色。 测定pH值时,要先知道水样的大致区间,再选择用1号或2号试剂测定,如在1号和2号比色卡都界于临界颜色,应两组试剂都测试,更能准确测定pH值。亚硝酸盐太高时,可以用纯净水稀释后测定。

最后,我想说以上就是我对产养殖过程中藻类检测流程及水质检测方法的分享,希望能帮到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9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