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连两个城市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也有一些不同的特色,各有优劣。
经济总量指标,青岛多数超过大连,但青岛是外强中干没有实惠,大连地方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可支配的钱比青岛要多,如社会商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支出,显然青岛有点外强中干,得了名声却没有实惠。青岛的工业强于大连,但大连的第三产业强于青岛,青岛税收总收入比大连多70亿元,然而大连的地方支配的财政支出却比青岛多7亿元,显然青岛上交国税比大连多60多亿元,即大连地方支配财政支出与上交之比为70∶30,而青岛地方支配财政支出与上交之比为45∶55。
人均经济指标,大连多数超过青岛,但大连是外虚内强人民实惠。由于青岛人口(716万)多于大连(558万),人均经济指标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的人均指标,大连依然明显强于青岛。大连明显是外虚内强,人民群众比青岛更实惠。
竞争能力比较,青岛与大连各有优劣,但多数评比大连强于青岛。近年来关于城市竞争力评比排名有几十种,其中多数评比是大连强于青岛,有许多大连进入前十名,而青岛连第十名都没有进入。
优势劣势比较的话,青岛与大连各有千秋。
大连,前几年过于注重城市形象建设,没有打造出有影响力的名牌大企业集团,工业发展比较缓慢,市民收入水平提高不显著。青岛,工业企业强大,但城市综合优势不突出,经济腹地较小,大学也偏少,城市科技实力比较弱;在近年多个城市排行榜中都不靠前。
1.强势企业方面,青岛强于大连。虽然目前大连企业和青岛海尔、青岛啤酒还远远不能比。大连也有很多强大的企业,如大商集团,全国零售业第二;万达,也是中国的房地产大鳄之一;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大连机车厂等全国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也相当出名;大显、实德、冰山集团、瓦轴、华丰家具、美罗药业等在全国也相当有名气;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国三个期货交易所之一,期货交易量中国第一,大豆期货交易近期世界第一。
2.教育科技方面,大连强于青岛。海洋人才是青岛多,青岛有33个院士,而且全国海洋科学的一半人才都集中在青岛了。但总的来说,青岛科技实力、人才优势不如大连。
大连有差不多20所大学,大连有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语学院,大连铁道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共14所高校,门类齐全。还有海军舰艇学院,大连陆军学院等军事院校。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著名研究机构。总的来说,大连的科技人才实力大大优于青岛。全国比较知名的有大连理工,海事,东北财经;而青岛仅五六所大学,全国较知名的仅海洋大学;科研院所相当。国家规划的十个国家级软件园(后来珠海也力争了一个,共11个),大连有,而可惜青岛没有。在教育部作的大学生就业城市倾向调查中,大连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列第五,算对人才比较有吸引力,远高于青岛。
在电脑软件发展方面,大连明显领先青岛。大连市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大连市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入园企业已达100多家。
3.港口发展方面,青岛大连各有优劣。在国家规划的四大国际深水港中,有大连大窑湾,宁波北仑,福建湄洲湾,深圳盐田,青岛没有。正在兴建的南北大通道及渤海轮渡工程将使大连成为海陆空交通枢纽,改变大连居于半岛的不利区位。大连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湾,但是近年来,大连的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八大港口倒数第一,大连的港口集装箱和外贸货物吞吐量都只有青岛的一半,而且增长速度还远远落后于青岛。 青岛港虽然不是国家规划的四大深水港之一,但是青岛港口近年的发展却明显强于大连。青岛港口方面也有潜力,青岛的胶州湾在亚洲都是罕见的口小肚大,深入内陆的优良海港,连防波堤都不需要建。
4.经济腹地方面,青岛与大连势均力敌。大连的经济腹地比较稳定,为东北及内蒙东部,也可以延伸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是这一地区的唯一大型口岸城市和经济发展龙头。从地域和港口条件看,大连更可能成为北方国家航运中心。目前大连腹地东北经济较低迷是制约大连成为航运中心的很大因素。如果辽宁甚至东三省的国有企业好转,那么大连的地域优势将尽显无疑。从长远来看,大连背后有石油、煤炭、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工业相对发达的东三省,甚至可以上溯到俄罗斯,大连将作为唯一的出海口。目前大连的辐射范围充其量是东北三省的一亿人口,周围200公里范围内,没有一个地级城市,孤悬辽南,产业的配套和聚集度都不高。但是未来兴建的南北大通道及渤海轮渡工程将使大连成为海陆空交通枢纽,改变大连居于半岛的不利区位。
青岛的主要腹地为山东,是山东唯一大型口岸。青岛的潜在腹地比大连要大得多,青岛背后是有3亿人口的黄河流域,仅山东的经济规模就和东北三省相当,中(卫)太(原)铁路建成后,青岛到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的距离大大缩短,并延伸出一条新的经济带,而这条经济带的东部龙头无疑还是青岛。青银高速公路串起了: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经济走廊。胶新铁路的竣工将使青岛融入陇海经济带,并有能力成为其东部的龙头。胶新铁路使青岛的辐射向南向西拓展,建成后,青岛到临沂只要三个小时,大大促进鲁南3000万人民的经济发展,也开拓了青岛的新腹地。虽然青岛的腹地可以延伸到黄河流域,但黄河流域的华北、西北地区不一定会成为青岛腹地,因为青岛上有天津下有上海,夹在中间,面临竞争。所以,虽然目前青岛集装箱吞吐量高于大连,而青岛面临的竞争对手非常多,光山东就有威海、烟台。这几年两个城市的发展的确存在差距,但主要是区域性的差距造成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对比仅仅是一个缩影。青岛周围又有省内外数个港口竞争,其腹地只能在激烈竞争中才能决定。
5.发展劣势方面,青岛高于大连。大连市区内比较开阔平坦。而青岛市区非常狭窄,城市建设成本明显高于大连。大连没有青岛“青黄不连接”的问题。围绕政府主导下的青岛经济重心跨海西移,黄岛这个一直平静的地区开始热闹与躁动起来,但发展空间逼仄、跨海大桥项目难以实施、前湾港开发遭遇强烈反对等因素,使西移难以一帆风顺。在海湾大桥早已规划立项后,虽然不时传出筹备动工的风声,但始终没成为实际的动作。
外部环境的制约,大连近年的影响比青岛大。大连吸引外资过于集中在日本,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对大连产生不利;日本之痛也引发大连之痛。目前大连招商已经注意分散,转向欧美。另一个是东北经济的持续低迷也影响着大连,尤其是大连港口的发展。近年来大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与此不无关系。
2022年3月4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将陆续组织系列新闻发布会,对《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八大专项攻坚行动进行逐一解读。
7月28日召开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也是本次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重点介绍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停车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毕维准 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 建设协调部部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季成涛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丁树更 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司 磊 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报道记者:请问“煤改气”完成以后,会取得什么成效?对居民和城市来说有什么影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季成涛 季成涛:“煤改气”工作是用效率更高、排放更低的燃气锅炉替代原有的燃煤锅炉,“煤改气”完成将实现“两减两提升”。 “两减”。一是煤炭消耗量大幅削减。实施“煤改气”后,东岸城区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约125万吨,同时每年将大幅减少进入市区重型运煤货车车次,极大程度上减少由此造成的大型车尾气污染、交通拥堵、道路碾压破坏、沿途撒漏、扬尘等问题。二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实施“煤改气”后,将实现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零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度降低,环境效益显著。 “两提升”。一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结合“煤改气”,我们对市区各热源点进行了优化整合,市区有望拔掉4处热源(南京路供热站、后海供热站、一热西部供热站、金港供热站),并对保留的热源进行去工业化改造,将减少大量煤场、输煤廊、脱硫塔等工业化厂房和设施,“大烟囱”作为工业化的标志物也将逐步隐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现代化的新厂区、住宅、写字楼,能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二是助力招商环境提升。“煤改气”压减下来的碳排放量指标以及热源拆除后腾空的土地,都可以用于我市重大项目、产业的引进,将为岛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记者:老旧小区改造能带来很多实惠,有很多小区居民都有强烈的改造意愿,请问哪些老旧小区符合改造条件?居民如何申请改造?改造内容有哪些呢? 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丁树更 丁树更:按照2021年市政府办公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印发出台的《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21〕4号),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包括: 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按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优先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符合上述条件的老旧小区。 符合上述条件的小区居民可向所在地社区、街道提出改造申请,由街道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进行汇总,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小区居民同意率不少于法定要求的前提下形成街道初步的计划,汇总报到所在区市的老旧小区改造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汇总之后和相关部门进行共同审核,经区(市)政府同意后报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相关部门再次进行审核把关,报经市政府同意和省主管部门备案同意,然后就可以下达改造计划,这样就确定了下一年度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项目。 改造内容,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可分为基础、完善、提升三类。基础类改造:主要包括拆违拆临,改造安防、消防、环卫、水电气热、道路、照明、绿化、光纤设施,实施房屋修缮、管线规整(入地)、垃圾分类等。完善类改造:实施外墙节能改造、加装电梯、海绵化改造、停车场建设,完善社区和物业服务用房、公安警务用房、无障碍设施,文化、体育、健身休闲、交通安全等设施。提升类改造:主要包括提升小区的养老、托育、托幼、家政、商业以及智慧社区等服务功能。 记者:一直以来,市民都特别关心青岛老城区、商务办公密集区、学校等区域的停车难的问题,请问攻坚行动中有没有针对这些区域的解决措施? 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司磊 司磊:我们聚焦全市停车难的问题,针对全市停车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区域制定了不同的工作措施来加以解决。 针对以中山路历史城区为代表的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主要向地下空间要效益,以地下空间建设为主,地面建设为辅。首先是结合人防工程改扩建停车场,今年重点推进的禹城路人防、龙山人防、中山商城人防等改建停车设施,建成后大约是800个停车泊位。其中,龙山人防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为周边居民停车提供了256个停车泊位。二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拆迁腾空地块等,结合建设停车场。其中,市北区鞍北三期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立体的机械车库,大约提供300个停车泊位。目前在建的上海支路停车场、馆陶路停车场都是结合历史城区改造同步改建停车设施,大约提供240个停车泊位。市南六街口建立了地下立体车库,车库建成以后是自走式车库泊位的2倍。 针对以崂山区金家岭商务区停车问题,我们主要是向空间要效益,在秦岭路建设立体停车大库,大约提供停车泊位500个,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商务区办公停车难的问题。结合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正在建设的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桥,创新了设计的理念和模式,地上是立交设施,地下是停车设施,利用立交桥的地下空间建设1673个泊位,这些泊位建成以后,还可以为附近的青医附院东院区就医难停车的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 另外针对学校停车难的问题,我们利用学校地下空间创新建设模式。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户外操场建成了地下停车场,胶州市空港初中也是利用户外操场建成了地下停车场,这些停车场建成以后,不仅可以满足家长接送孩子的停车需求,同时可以通过错时开放为周边的居民停车提供便利。 这是在增量上的一些措施,同时我们还在挖潜上利用三种模式的停车共享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一是优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共享。去年我们错时开放共享了全市全部360余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释放约2万个泊位。今年完成了对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以后会依托“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实现网上预约、信息查询、网上支付等功能方便市民的停车需要。二是利用商场、酒店、写字楼开放共享,两种方式,一种是24小时的全天候开放,一种是错时开放,同时根据不同的居民需求,采取了分时段收费、按日、按月的包月收费等多种收费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停车人群的需求。三是探索开放住宅小区开放共享,主要是针对业主自持的、物业自管的、业主共有的车位进行开放共享,我们要探索经验,为下一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做好经验积累。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对我们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到身边的停车资源,实现简单停、方便停,来扩大共享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