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收视率不好的原因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个:
1因为情节构思巧妙,奇特,导致很多人开始捕风捉影,认为和这个剧就是很烧脑,文绉绉,看不懂。弹幕对非原著党的不友好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社交媒体也随波逐流,跟风评论。
2 这部剧是“裸播”的,它播出前基本没有宣传。因为个人是易烊千玺的死忠粉,所以留意了这部剧很久了。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完全没有宣传就已经播出了。而且是一口气更新了几集。
要知道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没有宣传想火基本不可能。
所以这部剧粉丝很有可能就基本局限于易烊千玺和雷佳音等主演的粉丝,以及原著党和 历史 爱好者们了。
3很多网友,对于tfboys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以前他们刚出道那会,认为易烊千玺就是一个小孩。所以很多人有这样一个偏见,认为一个小孩演的电视剧 能好看到哪去?
这个不是我夸张,讲真,我身边现在都有这么一群人。一直认为他们以为的就是对的,完全没有用客观的态度取看待问题 ,总是以偏概全。
4还有就是因为里面的节奏感有点拖沓了。很多人就抓住一点开始抨击捧杀了。
纯手打,不易啊。赞同的,请给我一个赞吧。自我安慰安慰。
我觉得说不好看的,没有说到点子上。
一些文化程度低的表示台词晦涩看不懂,首先这些台词都是高中语文常识,比如地支计时、上元节等,2020年国家都要普及高中教育了,不好好上学的朋友,去打打王者荣耀、梦幻西游也知道了,其次这些根本不影响剧情,就算换成现代计时,也没有人真的去关心几点几分,只需要知道这是个deadline提示就可以了,而靖安司都表示听不懂的就更 搞笑 了,你会关注六扇门是哪六扇门吗?你把他当个派出所就完了。还有什么不良人不良帅同理,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大家都知道。
还有说第一集铺垫太多看不懂的,这部剧对常年浸*《还珠格格》、《天线宝宝》的朋友们确实不友好,但其实还是个非常普通的开局设定,因指挥失误,一次诱捕行动失败,卧底被杀,除主犯逃走外,所有嫌犯被击毙,所以没办法知道他们到底来搞什么破坏,接下来就围绕继续抓捕主犯展开,情节比较紧凑,服道化相对良心,所以多数追剧的都是一发入魂,第一集被劝退的朋友,可能确实跟这剧没什么缘分。总体来说,烧脑程度跟我刚刚看的《熊出没探险日记2-智斗拔毛怪》差不多吧
还有,这部剧其实建筑有很严重的问题,包括部分台词,连隋李都出来了,但外行也就看个热闹,服化道只有锦上添花,不会妙手回春,所以这些bug也不是不好看的理由。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编剧为了加大戏剧冲突和画面效果,对原作的部分改编太崩,导致部分人设非常之怪异,剧情也不能自圆其说。比如非常莫名其妙的几场戏,强行把闻染改成故意卖王女给狼卫,然后就是闻染跟狼卫交易,张小敬为拖延时间,当着王女面画地图,非常成功的把闻染、张小敬后路断掉,不知道编剧最后能不能自圆其说,毕竟于情于理这二人叛唐确凿无疑,性命声名皆毁无疑。
所以,我有理由担心,此剧可能会跟《怒晴湘西》《破冰行动》一样,烂尾而终
《长安十二时辰》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类型的古装剧,从播出开始就评分不低,随着剧情的发展,细致却宏大场景的展现,这么良心的剧大家一个劲的夸,按理说应该迎来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但是我看了下优酷的页面硬是找不到播放量,也不知是不知不要意思展示出来。不过通下方的评论数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追看的人数是在大致维持在一个稳定值的。
从第一集的672页评论到后面的60,39,29,29,27,20,26页和目前最低评论的8页,好在到了最新的20集,评论量又上涨到了18页,不然我还以为大部分人都弃剧了呢。
但是再看看豆瓣和微博上目前的数据(以同期的《陈情令》作为一个参考值),可以看出热度总量和口碑《长安十二时辰》都是全面碾压的存在,而根据腾讯视频的数据显示《陈情令》播放量是11.3亿人次,所以要说他的收视率低我认为是不恰当的,但是说这个不理想我却可以理解。
虽然只是一个侧面参考数据,但是可以看出,《长安十二时辰》开播时的热度还是非常不错的,但中后期却不可避免的是一个热度的衰退,作品本身是足够优秀的,可惜后续似乎有些乏力,不过也可以理解,悬疑推理类型故事通常比较紧凑,可也不是这么个紧凑法,剧中长安的12个时辰,24小时,人物片刻不休息的奔波来回,按马云的说法这是多大的福报呀。我就我观影过程的一些理解,做一下这部剧的收视率不理想的分析。
其实郭利仕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相信不少观众早已看出来了。不过郭利仕的官位却是骠骑大将军,为什么宦官能成为将军呢?实际上还是因为郭利仕在当时深受唐玄宗的宠信,唐玄宗才将他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而郭利仕也对唐玄宗十分忠心。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郭利仕应该是中立的立场,不会对李必太过为难。李必在朝廷的主要对手还是林九郎。
郭利仕历史原型介绍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的服化道确实很好,完美而艺术的再现盛唐盛世。不过也有人说这部剧无非是把以前花在高颜值演员身上的钱花到了美丽的道具上。流量+戏骨+服化道,但是这部剧的剧情还是要多加进步一下。而很多人想知道剧中郭利仕的原型是谁呢?
《长安十二时辰》中许多人物都是在真实历史上有迹可循的,只不过为了规避历史,所以电视剧中使用了一些历史人物名字的谐音,比如剧中的郭利仕,对应的正是历史上的高力士。
郭利仕作为当朝圣人身边最倚重的红人,他曾口传圣谕给李必,并且还用自己的方式,为李必解读了隐藏在这份口谕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用意。
剧中的郭利仕,也是个玲珑通透之人,他在剧中有双层身份,一面是皇帝身边的宦官,一面则是位高权重的骠骑大将军。也许有人会好奇,郭利仕一个小小的宦官,又是如何当上骠骑大将军的?这其实跟历史上高力士的真实经历,并无出入。
因为历史上高力士就曾经官至骠骑大将军,获封齐国公,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高力士很小的时候就入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从小就在皇宫中耳濡目染成长起来的他,聪明伶俐,很懂得察言观色。武则天欣赏他,唐玄宗也宠信他。高力士因为曾经帮助唐玄宗,平定韦后之乱,所以后来唐玄宗封他为骠骑将军,也是念在他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高力士一生为唐玄宗鞍前马后,绝无二心,唐玄宗驾崩后没多久,高力士也死了,死后入泰陵,为唐玄宗陪葬。
郭利仕为什么能当将军?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都修改了,比如“李泌”改成了“李必”,“贺知章”改成了“何执正“,“岑参”改成了“程参”等等。
剧中有一个郭利仕将军,很多人以为是郭子仪,但是他其实是“高力士”,有人就奇怪了,高力士不是宦官吗,怎么变成了将军呢?
当时唐玄宗宠信宦官,很多有功勋的宦官都封有官职,高力士更是功勋卓著,他曾经先后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卫将军、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不止如此,高力士还有爵位,最高爵至齐国公,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怪不得人称“千古贤宦第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