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性不同:
1、柴鸡的特性:柴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
2、土鸡的特性:具有耐粗饲、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肉质鲜美。
二、形态特征不同:
1、柴鸡的形态特征:外观体形清秀,头尾上翘,羽毛紧凑,羽色有深麻、浅麻、黑色、浅花、偶尔也有白色和其他一些杂色羽毛,其中以深麻、浅麻为主。
2、土鸡的形态特征:土鸡的头很小、体型紧凑、胸腿肌健壮、鸡爪细;冠大直立、色泽鲜艳。仿土鸡接近土鸡,但鸡爪稍粗、头稍大。快速型鸡则头和躯体较大、鸡爪很粗,羽毛较松,鸡冠较小。
三、养殖要求不同:
1、柴鸡的养殖要求:养殖柴鸡不是任何林地都能养,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条件好,通风透光性良好,最好是林下间作牧草的林地,避免在经济林下养殖柴鸡。
2、土鸡的养殖要求: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对经长途运输或天热时的雏鸡,饮水中加0.9%葡萄糖生理盐水或速补;
近距离运输的在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开水应尽早,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对反应迟钝、蹲着不动或体弱的鸡应人工调教,或拍手声刺激促进饮水。雏舍应当全天候供水,确保雏鸡及时饮用。
扩展资料: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生活习性
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体温高,发育快。
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
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
柴鸡的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农家放养土鸡,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放养土鸡的市场售价也大大高于快大型肉鸡。现将饲养优质放养土鸡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精选良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岑溪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二、注重放牧?
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三、巧喂饲料?
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
四、严格防疫?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的防疫工作。?
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食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五、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
关于土鸡养殖方面的更多内容,请您关注我网的农业科技等栏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林下养殖柴鸡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农民喂养柴鸡采取林下养鸡方式,很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防止饲料浪费。
科学选择料槽或料桶,合理控制饲喂量由于散养柴鸡吃料时容易拥挤,常把料槽或料桶打翻,造成饲料浪费,因此在饲喂过程中应把料槽或料桶固定好,其高度和鸡背高度一致,并且数量要适当有所增加。每次加料量不要过多,加到料槽或料桶容量的1/3即可,以鸡40分钟吃完为宜。每日分4次加料,夏季应在清早、晚上凉爽时多喂,中午气温高时少喂。
科学配料,降低饲料成本利用本地原料资源,在保证饲养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选用廉价原料,以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例如可用饼粕类原料代替部分鱼粉,或用芝麻饼、花生粕、菜粕代替部分豆粕等。
及时淘汰不符合标准的鸡不符合标准的鸡是指病、弱、残个体及低产或停产的母鸡。除此之外,还要及时淘汰多余的公鸡。
科学保管饲料存放饲料及原料的库房应干燥、通风,防止饲料发生霉变。购进原料时应根据生产需要多次少量购进,尽量减少原料贮存的时间,以防止其发生霉变。另外,还要防止鼠害、鸟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