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雷凌双擎换电动车后悔过吗?我们找了个真实滴滴司机采访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5:47:56
字号:

“后悔过。”

卖掉雷凌双擎换电动车后悔过吗?我们找了个真实滴滴司机采访

从啊全的语气里,我似乎没有感受到一丝犹豫。

在大部分 汽车 媒体里面,关于新能源车的信息都经过筛选,它们往往只报道好的一面。我们不否认电动车安静、智能、没有尾气排放,但对于那些没有私家车位,只能去公共充电桩充电的车主来说,电动车似乎远没有想象中美好。而我们本期采访的车主——啊全 更是有双重身份,首先他是电车车主,其次还是一名全职的网约车司机。

电车的好与不好,似乎没有比他更有话语权了。

我: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啊全: 我叫啊全,39岁,是一名全职网约车司机。

我: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广汽丰田iA5?

啊全: 在买iA5之前,我开的是一台2017款的雷凌双擎,后来正打算把它置换成新款雷凌双擎(TNGA)的时候,我发现政策已经不允许混合动力车办理网约车从业资格证了,于是只能选择电动车。

又因为之前一直都开丰田,感觉丰田比较省心、可靠,在广丰4S店销售的推荐下我看了一下iA5,后来自己也试驾了,感觉还OK,就买了。

(啊全与他的雷凌双擎)

我: 在买iA5之前,有了解过其他电动车吗?

啊全: 没有,那时候买车主要考虑合资品牌,但合资品牌的车型又很少,加上自己比较倾向于买回丰田,所以就选了iA5。

我: 那原来雷凌双擎的指标呢?是燃油指标还是节能指标?

啊全: 燃油指标,当年1万多竞拍回来,明年3月份就到期了,到时再租给别人吧。

我: 在做滴滴之前,从事什么职业?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做滴滴?

啊全: 在做滴滴之前,我从事银行的刷卡机推广工作,因为工资不高,家里有小孩之后开销也比较大,所以还兼职做过优步(雷凌双擎那个时候)、易到用车,最后选择滴滴是因为滴滴平台大,单多,收入相对稳定。

我: 滴滴现在抽佣多少?

啊全: 25%左右,也就是你打10块钱的车,我只能拿到7块多一点,其余都给滴滴了。

我: 现在一天能跑多少单,工作时长大概多少?

啊全: 现在一天15~20单吧,做滴滴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我早上大概9点半出车,跑到中午12点吃饭休息2个小时,下午2点多继续接单,正常来说跑到晚上7、8点吧,不过单多的话会跑到很晚,有一次跑到凌晨2点才回家。不过多劳多得,也不怕辛苦了。

我: 每天跑多少公里?iA5的续航够用吗?

啊全: 300km左右吧,跑300km续航会航掉350km,iA5满电续航(NEDC)510km,跑一天滴滴肯定够用了。

(为了省电,啊全都习惯开I-pedal单踏板模式,以实现最大的能量回收)

我: 平时去哪里充电?家里有充电桩吗?

啊全: 家里没有充电桩,因为我们家是那种旧小区,楼下的停车场都是由以前单车棚改造而成的,所以只有月租车位(月租1200元),这种车位不可能给你安装充电桩,还好现在已经习惯了吃晚饭的时候充电(公共桩),所以基本不影响白天出车。

另外滴滴的司机端支持搜索附近的充电桩,还能显示电费信息,所以6点多7点就去吃晚饭顺便充个电,晚上再跑1、2单就回家。

(啊全旧小区楼下这种单车棚改造而成的停车位,只能月租,不可能装充电桩)

(啊全跟我说,充电桩会经常遇到边等车充电,边吃晚饭的同行)

我: 有遇到充不上电的情况吗?

啊全: 有,试过几次充电桩是坏的,或者有油车霸占了充电位,只好找附近的充电桩了,不过现在的桩越来越多,坏桩的情况也明显少了。

我: 用iA5跑网约车,是不是比以前用雷凌双擎跑网约车省很多?

啊全: 还好吧,确实省一点,但因为我没有私家充电桩(只能到公共桩充电),所以电费比较贵,现在每公里成本大概0.2元。之前用雷凌双擎,每公里成本0.3元左右,如果有私家充电桩会省很多。

我: 换电动车之后,家人怎么看?

啊全: 当家人知道我打算卖雷凌,买iA5的时候,她们都是反对的,实话说电动车自燃事故经常会发生,家人也很担心,但因为工作需要,确实没办法。

iA5现在买了将近一年,周末也经常载家人外出,因为电动车坐起来真的安静又舒服,家人也没多说什么了。不过话说回来,害怕自燃就不买车,不就等于害怕戴绿帽而不娶老婆吗?明显过度担心了呀。鲁迅也会说过:“即买之,则安之”嘛~:D

我: 周末或者节假日会不会开着iA5和家人出远门?你认为开电车出游和开混动车出游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啊全: 偶尔会,不过开上电车之后出游的次数确实少了很多,充电是最大的问题,以前开油车,在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就能继续赶路,现在要等车充到80%才能出发,本来玩的时间就不多,还要花时间去充电,最关键的是无论去哪里都要规划好(充电桩)线路,去到景区又害怕停车场不能充电,晚上找酒店也得找个充电桩附近的,太折腾了,干脆周末在市区或者周边玩玩算了。

卖了雷凌开上电车之后,往日那种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基本不可能,要么是牺牲玩的时间去充电,要么是根本连充电的条件都没有。

我: 卖掉雷凌双擎,换iA5有后悔过吗?

啊全: 确实也有点后悔,以前开雷凌双擎,真的可以去很多很多地方,现在换了iA5,自己的出行半径反而更加小。另外,因为车型保有量比较少的原因,修起来等零件的时间也很长,有一次我被追尾,等配件都等了15还是16天。

(啊全示意被追尾损坏的位置)

(更换尾厢门(含上面零件)、尾灯、后杠等等)

我: 以后换车的话,会换什么车?还会考虑纯电车吗?

啊全: 暂时没想过换回电动车,如果未来充电速度更快,或者充电桩能像加油站那样普及的话再考虑吧!自己最想换一台7座车(考虑到双方父母和孩子一起出行),油电混动、插电或者燃油都可以,反正自己还有一个燃油指标,会优先考虑燃油。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综合销量77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29.98万辆,在免购置税、免摇号、享受各种路权等政策福利之下,新能源车上半年销量也仅占总销量的3.8%,这当中还包括了卖到B端用于出租的那部分。

还记得工信部2018年订下的目标,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需达到10%,到现在才占3.8%,估计今年离目标更加远了(2019年目标占比8%,好歹也完成了4.6%)。而造成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充电问题。

采访完啊全之后,我才切身感受到李想那几句“TMD”并非只是为了流量而口出狂言,毕竟有私家车位,有私家充电桩,甚至有一台支持换电车型的人,都只是极少数,大部分电车用户,依然要为每天去哪里充电而烦恼。

(趁充电小憩的网约车司机)

他们不在乎电车能不能4s破百、不在乎电车有多智能、不在乎电车的重心有多低操控有多好,甚至不在乎电车有多环保,他们只是想要一台能说走就走,养家糊口的车罢了。

电动车真的可以肩负起这个角色吗?恐怕还不能。

(图/文/摄:皆电 黄嘉威)

不想上班了,想自己创业,有不知道做什么,好烦,有什么好的建议没得

编辑 | 王姗姗

本文刊载于《第一 财经 》杂志2021年1月刊

精彩的财富奇迹永远是最吸引眼球的。

2020年,即便是一个对购买电动车毫无兴趣的人,也会对蔚来、理想、小鹏产生最朴素的好奇: 这3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电动车公司,股价凭什么能涨到这么高?

蔚来在2019年股价曾低至1.5美元,一年后,它的市值增长了近50倍;2020年上市的理想和小鹏,股价也都一度比发行价涨了500%以上。

走到故事的另一面,去观察一些对于 汽车 公司来说更可靠的评判数据——比如销量,你会发现,上述3家公司同期经历的“震荡幅度”没那么高。

2019年,蔚来最低谷时,每个月怎么也能卖出1000多辆车。2020年前11个月它的平均月销量增长到3338辆。考虑到新冠疫情对购车需求的压制,这个表现确实亮眼,但它至多属于“表现出彩”的范畴。

蔚来、理想、小鹏的创始人——李斌、李想、何小鹏,对股价的反应会很平淡。那只是公司成长的外在效应。当下真正值得研究的, 作为创业者,他们可能更在意很多人在谈论这3家公司时的一个误解:认为它们差不多,都是特斯拉的模仿者。

的确,在面对投资者所讲的故事中,它们都提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客观上,特斯拉作为成功样板,帮助这几个电动车创业公司拿到了想要的启动资金。一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并不会压制同行,反而会带动它们一起增长。2020年1月,特斯拉开售国产Model 3,这款车不仅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纯电动车,甚至比很多同价位的燃油车更好卖。 蔚来、理想、小鹏在2020年创下的销量佳绩,同样也离不开特斯拉建立的行业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是特斯拉的同类复制品。

这3家诞生于中国、由不同类型创始人创办的公司,正逐渐显现出差异化的竞争力。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创业故事最为精彩的部分。 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公司,在其各自成长路径上到底做对了什么,是当下真正值得研究的事。

关于蔚来,我们将追踪它在 用户服务体系 上的进展,这是它明确的护城河,但随着2020年的好成绩,它也有了新的挑战;

关于理想,我们观察它在 公司组织架构 层面的成长。创始人李想常被评价是一个超级产品经理,但其实,他现在主要打磨的产品已经不是车,而是理想公司这个组织;

关于小鹏,它用 自动驾驶 这个“未来技术”作为现在产品的重要卖点,论及对自动驾驶的投入,它确实与特斯拉最像,但也最想借此打败特斯拉。

拥有某一项特色或能力,并不能帮助品牌在市场上获胜,但这些能力或者选择,对同行和其他行业已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蔚来:

面对“保有量”痛并快乐着

44万元。这可能是2020年蔚来最满意的数字。

截至2020年11月,它已经卖出了近4万辆车,平均单价超过44万元,这个价格与奔驰、雷克萨斯接近,比宝马、奥迪等豪华车都要贵。这是中国本土品牌此前从未做到的事情。

但在44万元的背后,还有一个具有隐忧的数字——12.9%,这是蔚来202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从 汽车 产业整体看,这算是一个及格分。特斯拉同期的毛利率是23.5%,且它的毛利率已长期保持在20%以上。蔚来的单车平均售价比特斯拉更高,按说,更贵的车应获得更高的毛利。

蔚来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一个显性的原因是它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还存在提升空间,规模效应还不够强。但更麻烦的是,蔚来在用户服务上花的钱,比任何 汽车 品牌都多。

车主购买一个年付费的套餐,蔚来的服务承诺是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上门取送车,帮车主解决维修、保养、充换电、道路救援、保险等几乎所有与用车有关的麻烦事。

缜密而周到的服务,正是蔚来提升品牌定位,说服消费者愿意花更高价格买车的重要原因。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接受《第一 财经 》YiMagazine采访时,将用户服务列为蔚来的“护城河”。但作为蔚来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这些服务项目背后是一块很难被压缩的成本。

相比于2018年年底的数据,蔚来目前的保有量是其6.2倍。保有量大增当然值得高兴,但对蔚来来说,这也意味着它的服务体系负担,是两年前的6.2倍。

“我们如何在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保持服务原汁原味,还不能同比例增加成本。这是蔚来接下来最大的挑战。”蔚来总裁秦力洪曾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表示,蔚来的服务体系在财务上的最终目标就是收支基本打平,允许微亏。

在2020年年末的一次演讲中,秦力洪再次提到 “微亏” 这个说法,然后还补了一句,“如果变成堆人的工作,我们会很惨。”

但蔚来运营至今, “堆人” 的情况不是没有出现过。

2018年,蔚来急着交付它的第一批车,每当一个新的城市出现了蔚来车主,公司就会在那里配备一套售后服务团队,蔚来的员工规模迅速超过了1万人。每个城市团队包括专门负责取送车的服务专员(蔚来车主称他们为小哥),以及与各个合作方(维修保养、道路救援、保险等)对接的员工。但在很长时间里,车主数量有限造成城市服务团队的“赋闲”,每个小哥平均1.5天才能服务到一单。2019年蔚来服务体系曾单季亏损10亿元以上,同期又遭遇融资寒冬,接下来就是意料之中的裁员,服务体系的亏损这才得以收窄。

2020年,蔚来服务团队的总体规模其实与两年前持平,仍然在1000人左右,但每位小哥平均一天已经可以接到5单以上,在上海等保有量大的城市,小哥的接量单会更高。按照秦力洪的说法,用户的服务满意度并没有明显下降。若以上海的运营效率反观全国,理论上蔚来服务团队的整体边际效益还能做到更大。

蔚来在2020年升级了调度系统,根据后台数据来预判哪辆车或许即将需要上门取车帮它充电,并引导附近的小哥提前待命,以减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实时获取车内数据的电子系统——这正是电动车创业公司们都很看重的运营优势,就像App运营者那样,依靠数据分析来提升效率。

为了避免堆人,蔚来在服务体系中引入了第三方合作。在保有量较低的地区,它不再急着聘用一整个团队,而是与代驾平台合作,代为培训代驾小哥,让他们接入蔚来的调度系统接单。只要“用户无感”——分不出为自己服务的是蔚来的员工还是代驾公司的人,便说明这个策略是可行的。

一边要处理服务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边,蔚来还要继续为扩大保有量而做努力。对于一个新品牌,迅速开店永远是提升销量的最直接办法。这方面蔚来比其他电动车公司更激进,它在国内的门店数量目前接近200家,覆盖城市超过111个,且接下来还会继续在重点城市提高网点密度。蔚来的销售体系也已经在尝试引入第三方。比如蔚来在昆明大悦城开店,当地一家经营豪华车品牌的4S店也是其出资方之一,并负责为门店引入它已有的本地客源和服务资源,享受销售分成;门店的员工仍会由蔚来招聘,工作方式和其他展厅一样。

伴随销量攀升,2020年蔚来的售后服务体系的负荷也面临一个快速上升期。此外,它还不能停止对服务项目的迭代升级,比如它会部署更多20千瓦的快速充电桩,同时它还要建更多换电站——截至2020年9月,蔚来建立了155座换电站,2021年它计划新增300座。

《第一 财经 》YiMagazine曾经报道过,蔚来的换电站可以在5分钟之内为蔚来车主更换电池,这是蔚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电池尺寸标准不同,这项服务只有蔚来车主才能用,而且换电服务对很多蔚来车主是终身免费的。

蔚来一开始就知道,建换电站是个亏钱但可以帮公司赚到口碑的生意,它能做的就是尽量少亏一些。蔚来的能源团队即将投放新一代的换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是旧版本的1/3,每个换电站的电池数也从原来的5块增加到8块。

一直以来 汽车 产业都是以重资产、重运营著称,但蔚来坚持走了7年的这条路,看起来是一个比传统 汽车 公司更重的模式。 既要增长,又要降本,还要确保输出稳定的服务——可以预见,这家公司注定会长期处在多重矛盾的拉锯之中,但最终只要消费者满意,蔚来的脚下就是活水,一切便可以继续。

理想:

要让目标用户说出“我没的选”

“我没的选。”生活在成都的刘翔2020年4月买了理想 汽车 的首款量产车理想ONE。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尝鲜理由”,他总是这么回答。

“说实话,这辆车并不吸引我。外形挺平庸,悬挂硬邦邦的,过颠簸路面不太舒服,音响还很糟——我之前对车内音响很讲究。”刘翔一口气列举了理想ONE的诸多缺点,最后又重复了那句“但没的选”。

理想ONE为何成了刘翔的“唯一选项”?购车前,他脑中有一张清晰的需求清单,区分出刚需和个人偏好。刚需有两条:一辆3排座椅的SUV,用来全家周末自驾游,两个孩子都需要安全座椅;可以在线更新的智能化软件系统。

第一条刚需排除了充电时间长、不适合跑长途的纯电动车,第二条则排除了那些传统的燃油车。刘翔的上一辆车是2013年上市的凯迪拉克XTS,这是当年少有的大液晶屏、车载系统体验靠近智能手机的车型。最后,他发现剩下的答案只有理想 汽车 2019年上市的增程式电动SUV——理想ONE。

刘翔这样的购车决策过程,可能是理想 汽车 的创始人李想最希望看到的。这和他开发这辆车的逻辑完全重合,也证明他和同事那些反 汽车 公司传统的做事方式奏效了。

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目前只有理想ONE选择了一种名叫“增程式电驱动技术”的解决方案——用一台发动机+一台发电机将油转化为电,再将电输出给驱动电机,让整辆车跑起来,富余的电会被充进电池。

相比传统燃油车,增程式能让发动机始终处于效率最高的运转状态,所以省油,而整车的各个系统是靠电提供能源的,它也能采用纯电动车一样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带来纯电驱动的加速平顺、提速快等优势。

说到缺点,用来串联电池和电动机的发动机系统很复杂,技术开发成本高,减排效果不如纯电动车。所以大多数 汽车 公司都把增程式看作一种过渡技术,不愿花精力研发它。在理想之前,最著名的增程式电动车是通用的沃兰达,但2019年3月它彻底停产了,就在理想ONE上市前一个月。

选择成为“少数派”,这甚至给理想公司的融资和造车带来麻烦。 投资人和供应商不相信这个产品能卖得动。但这款车在2020年11月卖出4646辆,在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的SUV中排名第八——没有一个本土品牌车型在价格和月销量上同时超过它,包括蔚来。考虑到这是一款上市两个月、只在50多个门店销售的新车,理想ONE算得上畅销。

在解释理想ONE的卖点时,李想表示,理想公司是造了一辆最适合“中国家庭用户”的 汽车 ——呃,所有在中国卖车的公司都说过同样的话:他们的某某车型是面向家庭用户的。谁都知道这是市场的买车主力。所以,如同说“做正装是要卖给商务人士”,造车是为了卖给家庭,乍一听是个正确而无用的市场界定。

但理想确实是基于这个最普遍的用户定位,造出了一款技术与众不同的车,还卖出去了。 这背后的故事或许是理想 汽车 最值得同行参考的地方——普遍并不意味着模糊和虚无,普遍性的需要完全可以被一一拆解,精准回应。

理想ONE的产品定义,基本是由李想本人在2015年创业做 汽车 之初就确定的。他是一位被投资人评价为“产品经理型”的创始人。在此之前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 汽车 资讯平台“ 汽车 之家”。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特斯拉车主,也是蔚来最早的投资人之一。

开发理想ONE的过程中,李想基于“用户思维”一遍遍地向投资人、合作伙伴解释为什么增程式是最合适当下环境的一种选择。从大的战略判断,理想和特斯拉差不多:面对像刘翔这一代的 汽车 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已习惯了智能手机带来的智能化体验,智能化的 汽车 产品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刚需。 汽车 要实现智能化,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必须基于电动车来开发。

但具体到当下的产品规划,李想的判断依据中出现了各种“找不同”:中国家庭没有美国那样理所当然的停车位和充电桩;不少人生活在冬天需要暖气的城市,到了冬天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会大幅降低——这些都是在加利福尼亚体验出色的纯电动车在中国遭遇的短板。所以他认为在充电没法像加油那么方便的阶段,发动机还是必须的。

把“用户思维”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现实中具体要做的每件事,也就是要把李想本人的商业逻辑具象为一辆30万元左右三排6座的增程式SUV——理想 汽车 展现了一套不同于传统 汽车 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做事方式。

没有聘请咨询机构,也不做问卷调查或是焦点小组访谈,理想 汽车 产品战略总监张骁和同事了解用户的方式很“原始”,就是去观察他们的实际行动:看看家庭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喜欢什么样的配置,究竟哪些是共性的刚需。

而后这些信息会用来帮助团队做各种产品配置取舍。比如,理想ONE的第二排是电动座椅,并增加了座椅加热,但没有座椅通风,理由是考虑到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很有可能是家庭成员中的老人和小孩,费力的手动调节装置对他们是很不方便的,另外,老人对寒冷更敏感,暖和是他们的刚需。

“以前大家都说年轻人喜欢个性的小车。但我们发现,年轻人其实喜欢雅阁、凯美瑞这样的大车,因为他们喜欢在同价位有更大的空间。如果30万元能买到宝马X5,就不会有人买3系了。”张骁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说。

他的这个“产品战略”岗位,在传统 汽车 公司中是不存在的。 汽车 制造工业过去一直遵循线性流程——按造车的不同环节划出不同部门,各自权责明确,因此从未有一个部门会从头到尾参与开发一辆车的全过程。如果有人做了该部门任务表以外的事,反而会惹麻烦和引起反感。

在理想 汽车 ,张骁和他的团队会在一款新车的概念定义阶段便带着从消费者那儿“聊”来的各种信息,参与到讨论中,在随后的设计、销售、市场、以及用户反馈环节,张骁都需要全程参与,确保这辆车能真正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理想 汽车 要求员工们对不同的话题发表意见,因此采取了一种网状的组织架构。例如,为了确定一个手机端App的功能,除了负责的工程师,相关的内饰设计师、车载系统设计师、供应链工程师,甚至销售团队也要参与进来,因为这涉及到对用户的演示。所有人共同参照一套议事流程确定方案,最终的决定权,不再只属于那个叫“领导”的人,也有可能会属于一线负责的工程师。

这套机制的核心是信息透明:大家都要用“说人话”的方式,把自己关于这个项目所知的核心信息解释清楚,信息不再由领导者垄断。理想有一个内部平台,确保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其他同事的工作进展,而这个组织管理思路是李想在创办 汽车 之家时就实施的。

“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大家‘憋大招’——把自己手里的业务都捂着,不让别人看,直到某一个节点,突然蹦出一个东西。我们希望每个人的工作进度都能对大家透明。”张骁说。

新一代的智能化 汽车 ,已经不是一件拥有完整说明书的硬件制造工作。李想在2018年就提出,过去的线性管理无法支撑智能化软件开发,以及用户交互平台、销售系统的建立。“这些工作之间都高度关联,需要实时的跨部门协作。”他说。

理想 汽车 的专业工程师们必须要习惯那些来自非专业人士的“指指点点”。理想ONE针对遮阳板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中,第一版方案遇到反对声音,负责设计的工程师第一反应是“我没错,这是一个成熟方案”。但后来他还是被说服了。因为所有人开始一起梳理,如果自己是车主,对遮阳板有怎样的需求:它应该是长方形的,视觉上更舒服,化妆镜应该是滑盖的而不是翻盖的,用起来更顺手也更有豪华感……他们还梳理了所有豪华车的遮阳板方案,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这类方案。工程师最终同意修改。

刘翔加了李想的微信,在第一次试驾后,他就向李想抱怨了“掉价”的音响系统,并建议能不能用户付费加配置,把音响换得更好。他原以为会得到对方一个客气的感谢,没想到李想认真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并解释原因:他也想让车内音响更好,但理想ONE是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大牌的音响厂商不愿意合作,所以没法在现阶段提供更好的配置。

在理想内部,有一个解决一切分歧的“指挥棒”:回归用户需求。有意思的是,当 汽车 上市之后被用户投诉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理想又会用像对待同事一样的口吻,“就事论事”地回复他们。

在同事眼中,组织管理是李想现在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他让公司效法Google所倡导的OKR考评体系,他会要求每个员工都阅读几本关于思考方式的书,创业早期他还买了市面上最好的车让员工去体验。“不少同事是从自主品牌来的,之前可能都没做过20万元以上的车,得提升审美,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张骁说。

在公司规模较小时,组织创新还比较容易落地,公司变大之后,要保持就很难。 再先进的管理机制也没法保证不染上大公司病。 如何让数千人都像李想一样思考问题,这是理想 汽车 在它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最值得被观察的课题。

小鹏:

把未来作为当下的卖点

如果一定要说蔚来、理想、小鹏3家公司里谁最像特斯拉,答案可能是小鹏 汽车 ,理由是“自动驾驶”。

特斯拉在续航里程、做工质量、交互系统方面,相比同行并没有领先优势,但在自动驾驶——准确地说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体验上,它仍然领先。对于特斯拉来说,自动驾驶已经不是未来愿景,而是争夺消费者的重要武器。

在寻找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过程中,小鹏也很快悟到了这个关键点。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全栈自研,也就是把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技术、算法、工具、数据系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能实现快速升级。 小鹏是除了特斯拉之外,唯一宣布要实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 汽车 公司。百度曾经考虑过投资小鹏,要求是自动驾驶研发由百度阿波罗来做,最后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比较蔚来、理想、小鹏3家上市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小鹏 汽车 的销量最低,研发费用最高。小鹏 汽车 有近5000人,其中超过2000人是研发人员,但小鹏不愿意公开自动驾驶团队的具体人数。

“10年内,智能电动车的标签就是自动驾驶。”何小鹏在2020年“小鹏 汽车 智能日”的活动上说。程序员出身的他,特意把这场发布会的时间指定在10月24日——中国程序员日,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他希望“自动驾驶”这项代表着 汽车 产业系统程序开发能力顶峰的功能,日后能成为小鹏 汽车 的核心优势。

何小鹏和马斯克曾在社交网络上争论过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特斯拉也曾指责小鹏对其自动驾驶团队的挖角,但他们二人的经历又确实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他们都是通过卖掉上一个创业项目实现财务自由,最开始都是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电动车领域,到后来自己做了CEO;这两位CEO都对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古怪技术感兴趣——马斯克扶持了胶囊列车,梦想登陆火星,何小鹏有段时间则热衷研究“海底城市”,在和同事闲聊时,他认为将来人类生活肯定需要扩展到海洋。

那些只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创业公司动辄数亿美元的融资额度表明这类项目的研发过程就像一台“强力碎钞机”。对于一个 汽车 公司来说,在早期量产车还没上市时,选择重度投入往往需要顶住压力。

2019年6月,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著名的照片,是他和李斌、李想的合影,配文是“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当时确实是电动车创业公司整体最困难的时期,3家公司遇到的难点各不相同。为了扩大销量,小鹏大幅提升了量产车G3的配置而售价变化不大,遭到了老车主的强烈反弹,销售受到影响;时逢C轮融资,投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小鹏应该改善经营状况,更专注于活下去。

“在我们融资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整个公司都在控成本,就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小鹏 汽车 对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依然保持了很强力度。”小鹏 汽车 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吴新宙对《第一 财经 》YiMagazine说。

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与否,体现在各种不同行驶场景均能实现无需驾驶员手动的自主操作。特斯拉的驾驶辅助系统,目前比所有产品领先一代技术,已经可以在不少城市道路实现这一点,而且它还会加快拓展应用场景的种类。

对此,小鹏以“本地化”为竞争策略,也就是让自动驾驶更适合中国本地路况。 直面对标难度大,但这一点的发挥空间确实不小。

“业界有个段子说,在国内路测一公里等于在美国跑十公里。”吴新宙说,他原本是高通的自动驾驶负责人,出于工作习惯,他每到一个城市就喜欢观察路况,每次看到新情况就会想算法应该怎么去识别。小鹏的研发总部位于广州,这里更让吴新宙感觉吃惊,中国的道路划线可以这么复杂:“美国的交通复杂程度没有中国这么高。我第一次到广州,一下飞机就被减速带的导入线惊呆了,问这是什么东西,我怎么没见过啊!国外真的没有这个。”

按照吴新宙的归纳,从自动驾驶的专业视角,中国的道路有以下特点:经常有长距离、大曲率变化的道路,而且一个匝道上有好几个车道,反复汇流、分流;路上有很多施工场景,交通标志的种类也多;道路参与者很多——“我甚至在高架上看到过行人和电瓶车。”吴新宙说。

一个普通的驾驶者自己开车,不会认为上述因素有什么“夸张”之处,就算是在一个陌生的行车环境,也能很快适应。 但从自动驾驶系统的角度,每一个没遇到的情况都可能是风险点。这就使得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成为一项有本地特性的技术。这给了小鹏这样的公司构筑技术壁垒的机会。

小鹏在自动驾驶的研发上敢花钱,同时思路又很务实。他们并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全自动驾驶,而是确保已有的技术研发成果匹配量产车辆,以提升它的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小鹏面对消费者拿出的是3个自动驾驶技术卖点:1.场景覆盖率高,尤其是中国特有的场景,比如高架桥下的复杂道路;2.人工接管率尽可能低,每推出一个功能,比如自动泊车,就要确保驾驶员真的可以全程放手,而不必随时小心;3. 汽车 自动变道的体验要保证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能像个“老司机”那样,从容、敏锐地换道。

上述最后一条,按计划,要在小鹏2021年年初发布的XPilot 3.0系统上实现。而整体这些卖点,将在2021年上半年被验证它们对于新车销售的实际意义。

与此同时,小鹏已经在研发下一代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可能被融合到传感器方案中,高速道路的自动驾驶功能也将延伸到城市中……未来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应用,就是要这样一个一个场景地去突破,最终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用车生活中。

本文版权归第一 财经 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常点 在看 ,更及时获取资讯 Yi

现在市场上的创业项目非常多,比如餐饮、娱乐、生活用品销售等等,种类多又容易入行。如果创业,建议您根据自身的资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如果需要资金准备,可以小额贷款。

推荐使用有钱花,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品牌,面向用户提供安全便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服务,借钱就上度小满金融APP(点击官方测额)。有钱花消费类贷款,日息低至0.02%起,年化利率低至7.2%起,具有申请简便、利率低放款快、借还灵活、息费透明、安全性强等特点。

在今年5月21日,度小满金融推出以“家和万业兴”为主题的助力小微活动,为创业人员提供10万份“日息万一+百万保险”礼包,帮助小微企业家庭成长。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活动详情请以度小满金融APP页面显示为准。

和您分享有钱花消费类产品的申请条件:主要分为年龄要求和资料要求两个部分。

一、年龄要求:在18-55周岁之间。特别提示:有钱花谢绝向在校学生提供消费分期贷款,如您是在校学生,请您放弃申请。

二、资料要求: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证、本人借记卡。

注意:申请只支持借记卡,申请卡也为您的借款银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为二代身份证信息,不能使用临时身份证、过期身份证、一代身份证进行申请。

此答案由有钱花提供,因内容存在时效性等客观原因,若回答内容与有钱花产品的实际息费计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满金融APP-有钱花借款页面显示为准。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8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