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2、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
原生态养殖的鸡怎样喂养 如何散养土鸡,土鸡生态养殖方法
要养散养鸡,首先要选好养殖场地,建鸡舍,提供操场。因为是散养,所以不需要准备食槽。你可以把食物放在外面,让它自己吃。定期给盛水容器加水,保证水量充足。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及时注射疫苗,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需要配种,就要准备好育雏室,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雏鸡正常生长。
管理育雏期是非常重要的。应严格遵循适合不同年龄的温湿度,做好常规防疫和管理,减少疾病对采食量和生长速度的影响。散养的鸡虽然都养在外面,但是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个栖息的地方,也是很重要的。
注意事项:
1.散养鸡的好食物。农村的鸡不怎么喂。他们自己吃饭。他们渴望一些山泉和适当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2.不要在鸡还是小鸡的时候养散养的鸡。小鸡非常脆弱,尤其是在第一个月。而且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前两周的温度应该是28-32℃。如果温度不适宜,可能会诱发雏鸡的某些疾病。
1、选址:鸡场宜选在背风向阳的山凹处,有草有树,树可遮荫乘凉,草可采食。在干燥处建成冬暖夏凉的简易鸡舍。
2、饲养:在家养30~45天,再移到山上饲养,成活率更高。白天放鸡活动,晒太阳,觅食。早、中餐可喂半饱,发挥鸡觅食的积极性,晚餐喂饱。食槽底大口小,口上钉上内卷边,既可防鸡嘴钩出饲料,又可防鸡进槽拉屎、扒出饲料。夏天晚上从天黑到夜里10点钟,在鸡舍平地上1米高处吊盏电灯,诱虫喂鸡。无电,可挂盏煤油灯。给足清洁饮水。
3、管理:鸡舍要冬暖夏凉。要格外注意“倒春寒”的侵袭。晚上要让鸡回舍过夜。每天早上清扫鸡粪。可养狗防野兽。
4、防疫:小鸡出壳7天,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每只鸡鼻孔各滴1滴;养60天,用新城疫ⅰ系疫苗和霍乱疫苗打针,每只鸡1毫升,预防鸡瘟、霍乱。用食醋和凉开水各一半,或1片痢特灵溶于500克凉开水,让鸡饮;也可把黄豆塞入新鲜猪胆内,扎紧管口,风干。1月龄鸡每鸡半粒,2月龄鸡每鸡2~3粒,交替使用,防治白痢病的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