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实践活动总结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5:10:38
字号:

 导语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以下关于养蚕实践活动总结 ,希望您驻足阅读!

养蚕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产生背景

 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

 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

 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 四、活动对象 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

 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1)卵期的管理

 讲解:养蚕要准备蚕卵和养蚕的纸盒。(出示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在纸盒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气候比较干燥,每天喷洒少量的水。盒内不用放棉花,更不要把蚕卵放在火炉上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蚕自己就会出来,我们这里一般3月底或4月初是小蚕孵出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看看有新出的.小蚕没有。小蚕一般上午出得最多。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

 (2)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

 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有人做过实验。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不要用变黄腐的叶喂蚕。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

 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新皮形成。蚕又开始活动。

 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

 (3)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

 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晃来晃去。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

 (4)蚕蛾期的管理

 (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配。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

 3、了解哪里可以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

 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按家庭住址分成7个养蚕小队,每个小队4——7人,选出一名队长,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

 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五条,为保证每位同学都有饲养的机会,小组排出顺序表,组员们轮流饲养,其余组员可以随时去关注。负责养蚕的同学要做好以下各种工作。

 1、喂养蚕宝宝

 采摘桑叶要注意爱护桑树,不要折枝,每次采摘的叶不要多,更不能把树上的叶采光。另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采桑叶,不要上树,采高枝上的叶,可以用捆在竹竿顶端的铁丝钩采摘。

 2、填好观察记录表

 强调: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写观察记录时,可参照观察记录表中的提示,重点观察,将观察记录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养蚕应注意什么?

 一、防农药中毒。农田治病虫要远离桑地、蚕室,更不能污染桑树;附近农作物治虫喷药,为了避免蚕儿嗅到农药气味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蚕农施药后要冲凉换衣才能喂蚕或进行其它养蚕操作;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天蚕蝇乳剂,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早上要在蚕室内喷洒井水,挂湿布或草帘,白天关闭门窗,防止热气流入室内,夜里气温低,要整夜开放门窗。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不可乱丢病蚕,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能随意乱倒,更不能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计划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不能堆积过厚,防焗热变质而诱发蚕病。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以灭病菌,要不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蚕根据品种的不同有不同的食性倾向,桑蚕喜欢吃桑叶,且桑叶是最适合桑蚕的食物,柞蚕喜欢吃柞树叶,蚕茧可以缫丝,天蚕也喜欢吃辽东柞树的叶片,天蚕丝非常宝贵,而樟蚕喜欢吃樟树的叶片,丝线能制成蚕肠线。

蚕吃什么东西

1、桑蚕

一般所说的蚕就是指桑蚕,桑蚕是全国养殖数量最多的蚕,是寡食性的昆虫,主要就是以桑叶为食,虽然也能吃生菜叶、榆树叶、蒲公英和莴苣叶片等,但只有吃桑叶才能健康的成长并突出桑蚕丝来,丝是丝绸的重要原料。

2、柞蚕

柞蚕因为喜欢吃柞树叶而得名,这种蚕不仅仅是用作抽出蚕丝纺织成丝绸所用,它在药用上的价值更大,能够提高人的生育能力和发育速度,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每年能够养殖两次柞蚕,成虫一般是在4-6月期间出现。

3、天蚕

天蚕最喜欢吃的就是辽东柞、蒙古柞和栓皮柞的叶片,天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吐丝昆虫,产量稀少,生育困难,且本身所在的地方较为险恶,不容易进行采收,但是它产出的天蚕丝自古以来就是无价之宝,是最好的人造皮肤原料。

4、樟蚕

樟蚕是一种驯化时间不算很长的半野生蚕类,它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野生吐丝昆虫,主要以樟树的叶片为食,其余的树叶吃得很少,在广西、台湾、福建、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它的丝线能够制成手术用具和优质钓鱼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8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