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甲鱼养殖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5:08:14
字号:

池塘甲鱼养殖技术具体如下:

池塘甲鱼养殖技术

1、选择适合的池塘。

甲鱼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和喜洁怕脏等习性,因此要选择地面开阔、平坦,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

2、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3、合理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温室中的幼甲鱼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池塘养殖的商品甲鱼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为主,这样不仅能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甲鱼的品质。在持续阴雨的天气情况下,甲鱼的食欲不佳,须投喂易消化吸收的配合饲料,以减少水质污染,增强甲鱼的免疫力。

4、及时分塘。

甲鱼具有好斗性强的特点,为防止相互咬伤,要做到及时分塘。在温室阶段幼甲鱼个体差异过大时,要利用换水消毒及时分塘;幼甲鱼从温室移至池塘养殖时,不仅要视规格大小分开养殖,还应雌雄分开饲养,以减少打斗。

5、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

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扩展资料

甲鱼氨气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

一、 诊断方法

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边呈锯齿状断裂。

2、流行特点:甲鱼氨气中毒常发生于温室水质变质的池子,时间为每年的2~4月,甲鱼平均体重超过15克。

3 、甲鱼氨气中毒和红底板症状的区别:甲鱼氨气中毒为点状充血;体表会出现大量水泡;裙边常会呈锯齿断裂。而红底板病,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没有水泡,裙边完好。

二、 治疗方法

1 、将池水全部放掉,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水放完后用清水将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厘米,用1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放掉水,将水加至水深50~60厘米,再用1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全池泼撒,同时泼撒0.5克/立方米的依诺星。

2 、甲鱼采食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素十2克红霉素十2克维生素C+2克VK。一般内服3-5天,就可痊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甲鱼

甲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

甲鱼的养殖方法:场地建池、调节养殖水体、选种放养、饲喂管理、病害防治。

1、场地建池:甲鱼是一种在水里生活的卵生动物,因此养殖甲鱼第一步就需要建造一个适宜甲鱼生长的池子,甲鱼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怕风、怕吓、怕脏乱,喜欢栖息的水底阴凉的地方,因此在建造养殖池时要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以及排灌方便的地区,远离车道,以免鸣笛声使其受到惊吓。

2、调节养殖水体:通常将养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调节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的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

3、选种放养: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黑暗绿腹部乳白或浅红色的甲鱼,因为这种甲鱼除了繁殖力强,还好养。要是想自养自繁的,那么就要选种体重达到2kg,看起来强健且无病无伤的甲鱼。选好甲鱼后就是进行放养,放养前要先将池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饲喂管理:甲鱼是属于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饵料,在投喂时要保证饲养的新鲜,动物性饵料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投喂最好,要定质、定点、定时、定量四个原则,每天投喂3次,早中晚各一次,根据甲鱼生长和摄食量增大投喂量,多次少喂,慢慢增加。

5、病害防治:甲鱼场除了保持卫生,还要定期消毒,因为是室外养殖,更容易接触疾病,因此更加要去注意。为在饲养过程中甲鱼产生的排泄物及剩余的食物残渣会让池内环境变差,堆积过多会发酵产生有毒物质,从而会影响甲鱼健康生长,因此要加强水质和底质的管理。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最高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最高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仅有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8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