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零售的工作总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像营业额下滑,店铺服务不好等等。但是好像大家给的解决方案,要么是零零碎碎的点,要么就是很空没法落地的东西,要么就干脆纯喊口号或者强压,最后实际效果当然不好。
接下来三次分享Becca手把手带你一起拆解问题,帮你快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伙伴想解决方案或者做各种计划都是碎片式的,灵光乍现冒出一个新点子,觉得特别好。但是光凭几个好点子就能解决问题吗?高手应该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性的解决方案,哪怕是一个灵光乍现的点子,高手也可以把点子和点子连接到一起,变成一张网把问题全方位包住,彻底解决。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 理解问题
2. 拆分问题
3. 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问题
No.1 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还用说?于是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跳过了这一步,导致整个方案的失败。可能你也碰到过类似的任务:提升店铺的服务;提升店铺某个版块的业绩。
大多数人马上就开始简单粗暴地去想象,然后说一些碎片式的解决方案。比如每天强调,定时做培训。这里面有可能有正确的方法之一,但是,更大概率这个方案并不完整,最后的结果也不好。为什么呢?
首先因为他就没有理解透这个问题也没搞清楚目标是什么。
遇到具体问题时,你一定要问自己:问题本质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算解决问题?
敲黑板!!!请务必自己明确一下问题,然后去跟这个托你解决问题的人确认一遍:
这个问题要符合SMART原则和5W1H:
梁宁老师曾经给过一个例子,一个女生提出想做一个产品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听起来好有道理,好有市场哦。但是这是不是个问题呢?答案其实是不是。孤独就像饥饿,怎么解决?你需要给出更加明确的场景,条件,这才能是一个问题,不然就只是一个空旷的概念,无法下手。对店铺来说,就像你跟一个同事说,你来提升服务,他会很懵逼。
我经常反馈店铺的服务不好,有几个店经理总是跟我说,“Becca,我们店服务已经很好了啊”。其实这里就是没理解我对“服务不好”的定义和标准。那如果我们没继续讨论,对于我的标准来说,这个问题肯定就不太可能解决了。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明确问题:
第一步,你要找出对方关心的问题点。 ?还拿提升服务当例子,你可以说,“老板,我看到去年整年我们神秘顾客巡检的分数是85分,低于区域的平均值88分。另外,平时也经常收到你对于店铺口推和递送购物袋服务的批评,我想明确一下,你想让我解决的问题是不是这两个呢?”
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认可或者补充,那你就清楚了老板要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步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期限。 ?现在你知道上司介意的是85的分数和口推,递送购物袋不好。那他是希望把分数提升到区域平均,还是超过到90呢?以及口推和购物袋递送不好的话,具体什么叫好呢?不同的目标对应的解决方案肯定也不一样。那么你可以跟老板再次确认:“我会在一个月之内保证我们神秘顾客分数到88分区域平均水平,同时保证我们口推每个同事在一个月内做到一分钟三次,三个月后我们做到购物袋每人每天递送15个,这样可以吗?”
记住哦~ 这两步都要符合SMART原则或者5W2H。
这个时候,老板一定会觉得这是OK的一个答案,你就既明确了问题,又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No.2 拆分问题
在问题分析与解决里, 你 必须用80%的精力去拆分和定位这个问题,因为,当问题被拆分得足够细,解决方案就会自然浮现。
科普一个拆分问题的 MECE法则 ,非常重要: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单来说,拆分问题就是你要用各种方式完全拆分干净这个问题,拆分以后不要有“其他”。
通常我们可以拆分的维度包括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属性性质,公式拆分和套路拆分。以上周我们的分享《价值100W——六个公式教你提升店铺营业额》举例子,
公式1-2属于公式拆分法:
公式1: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公式2:营业额=客单价*客单数
=连带购买件数*商品平均单价*进店客流量*成交率
这俩公式可以说是做零售,做营业额的必备基础,一定必须彻底弄懂然后活用。你看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哪个学科都是有自己的公式基础,牛顿的力学公式,数学的勾股定理,天文学的开普勒定律,每个公式的发明都推动科学往前跨越一大步。
公式3-4算是按照性质来拆分:
公式3:营业额=不同大品类营业额相加
公式4:营业额=不同小品类营业额相加
性质可以是销售服装的商品品类,连衣裙,裤子,外套这种;也可以是杂货店的日用品,零售,电器这种。
公式5-6是按照时间维度的拆分:
公式5:营业额=周一营业额+周二营业额+周三营业额+周四营业额+周五营业额+周六营业额+周日营业额
公式6:营业额=每一个小时的营业额相加营业额=每一个小时的营业额相加
另外平时店铺运营不好,也可以用开店前,营业中,闭店后来拆分,这也属于时间维度。对应我们就可以找到开店前的营运问题,营业中,闭店后的问题,从而针对性解决。
或者一家店铺营业额按照 空间维度 拆分,可以划分成ABC区域,或者一二三楼等等。
每个维度这样拆下去,你看我上一章分享《价值100W——六个公式教你提升店铺营业额》,其实解决方案都会自动浮现。于是整个公式拆完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就出来了。而一旦拆分的维度越多,就像织出一张越密的网,能捞起来更多的鱼。
接着再来聊聊套路拆分:
套路拆分 ,挺多人对“套路”这个词好像有误解,觉得就是不走心。其实套路就是前人总结的精华,帮你快速用一个拆分完全的结构来找问题或者想对策。而高手也常常就是在自己的行业积累了很多套路并且可以活用的人。那先介绍几个零售行业可以用的上的套路:
思考事业战略的“3C”
自己公司分析(Company),竞争对手分析(Competitor),顾客和市场分析(Customer)。用在零售行业分析竞品很合适,比如自己店铺,竞品和顾客。
SWOT
SWOT分析太常见了,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列举然后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记住SW是内部,O和T是对外部的评估。
市场营销的“4P”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创造,非常基础和经典的市场营销框架。用在零售店铺分析,也比较适合分析竞品和自己的对比。
四大完美
这个在UR我们公司很常用,平时巡检,做总结使用频率高的模板。完美的卖场,完美的商品,完美的服务,完美的营运。缺点在于比较笼统,而且不算完全符合MECE法则,培训,领导模块归属有点模糊。
销售计划5个维度
包括市场营销,卖场,商品,销售体制,人。市场营销包括店铺做的各种宣传活动,市场活动,会员相关和物业相关,销售体制包含销售激励和方法等,人包含内部的员工服务和带教等。
人机物法环
人机物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我发现这个套路用在店铺内部管理也很好用:分别对应上人员、机器、商品、方法、环境。比如你分析一个店铺的营运管理,要看到人员氛围、培训,收银、收货、熨烫等等机器,商品,人员销售、服务、管理的各种方法,以及店铺内外部的环境包括陈列、布局等等。
最后介绍一个最近我读36计得到的新套路:
36计里有的 五事七计 :
“五事”即“道、天、地、将、法”。
“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道、天、地、将、法”分别可以代表“士气凝聚力、天时、地利、领导力、体制规则”。
而七计则对应团队凝聚力士气,领导者,店铺环境陈列,体制法规,员工的能力;平时的训练和战备。
平时做总结分析用这个五事或者七计,就相当于用了孙子的思考框架,可以升华主题,也可以作为分析套路。总之,套路永远不嫌多,你也可以不断总结和套用别人的模板,套的多了,就有了自己的心法。
今天聊的 拆分问题不仅仅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在写总结,回答问题或者述职呈现,也都要用这些拆分的思路。 比如述职呈现讲营业额用几个公式来讲,回答店铺管理的问题用四大完美或者人机物法环来讲,都会让听的人更清晰你的思路,以及感受到你的逻辑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了,以上理解问题和拆分问题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啦~下次分享会带你拆分几个现实店铺管理会碰到的问题, 欢迎给Becca留言提出你想拆解的问题哟~ 下次实操以后你会发现原来解决复杂问题可以这么简单。
最后记得 关注Becca,快销零售专家 每周独家零售怎么办,陪你一起走~公zong hao哦
亚马逊运营攻略:如何打造亚马逊精品
1,门口能捡个“rubber hose”,橡胶软管
2,注意看屏幕,底下会出现5个数字“28380”
3,进到走廊,左边数花架,把最下面一个花盆拿掉,会出现一个纸条,写着“17182”,放倒那个花盆,拣起花盆
4,把花全挪开,拿到花架
5,走廊右边,可以捡到一把钥匙,格子里有个“long fire hose”,就叫它长水管吧
6,右边的门进去,用钥匙打开,拿到“long fire hose”,短水管
7,右边的瓶子那里,拿到投影仪
8,下边的凳子,拿到气瓶“gas tank”,和喷火枪“burner”,将喷火枪、气瓶、橡胶管组装起来成了“burner with gas”,叫做喷火器吧
9,关上右门,打开中门,进去,点击那个能输入密码的东西,这个密码是纸条上的“17182”,拿到一个“security card” 安全卡1,
10,桌子下面有个密码箱,不知道密码,咱有喷火器啊,烧之,拿到“glowing ball”,发光球,还是叫夜明珠好听点,呵呵
11,现在去左门,进去,凳子上拿到“movie reels”录影带,点那个像放映机的东西,拿到“camera”,将“movie reels”和“camera”组装起来,变成“loaded camera”,
12,从桌子上把那个像安全套的东西“nobel price”拿到,居然叫诺贝尔奖,顺便把墙上的镜子拿下来
13,点击那个要输入密码的玩意,这个密码是“28380”,就是在门口影像看到的数字,又得到一个“security card”,安全卡2
14,现在回到中间的房子里,点击桌子,把诺贝尔牌安全套“nobel price”放到桌子上考上的圆圈里,出现2个插卡槽,分别插入安全卡,拿到了“blue print” 蓝图,蓝图上画着如何组装,
15,再回到左边的房子里,进入到坐里面的空房间,挂上镜子,支起花架,开始组装吧
16,最下面是“loaded camera”,向上一格是“projector”,把夜明珠放到花盆里,组成像灯泡的东东,放到花架的最顶端,短水管连“projector”,长水管连“loaded camera”,
17,点击“loaded camera”,你就出去了
1市场需求
亚马逊是以商品为导向的平台,有些卖家就会以为,既然强调产品,那么我就选我熟悉的,有资源的产品。
不熟不做是有道理,但卖家更加需要考虑自己手上的产品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有,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市场却还去开发的话,就会浪费时间与资源。此外,卖家要关注的并非是国内市场,而是国外市场。
有些产品在国内不畅销,但可能会在国外卖得非常好。假如你是想做亚马逊美国站的,就应该去了解一下美帝/欧帝等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2专注于一个类目
对于新手卖家而言,开店后,下一步就会考虑要卖什么产品。我们知道,新卖家开店初期,资金人力各个方面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刚起步就上架大量的SKU。
所以卖家入行时先专注于某一个类目。如果不知市场如何,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浏览细分类目的销售情况,包括对卖得比较好的店铺、产品做市场调研。
3摸清市场容量及趋势
思路明确后,接下来你就要去了解亚马逊这个平台在热卖什么产品,并对产品和款式进行周期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后再确认是否可以开发这个市场。
而这种观察、分析市场的周期,起码要一周的时间。
第一、首先你要了解这类目,然后观察,哪些商家是专业做这个的
并且多看该类目的top100评论,然后分析出市场容量,比如top20的销量大概是多少,每天的销量是增长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第二、查看是否有专利侵权风险,并且重点也是要考验你对市场的触觉嗅觉
4
产品调研
对产品的市场容量和趋势了解后,接下来需要对产品的价格,排名、产品评论、库存、商标、、名称、描述、包装、链接、ASIN码等信息进行调研,进一步全方面了解某个产品,看看它是否符合我们的选品要求。其中,有几个要点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1产品的价格(Price)
2产品排名(BestSellersRank)
3产品的评论(Reviews)
4竞争对手的库存来推测销量
5是否有注册品牌,可否跟卖
6产品是否需要认证
选品大作战
Fighting
很多新手卖家在入行亚马逊后,第一个头疼的事就是选品,最主要的是自己不知道要卖哪一种东西,不知道选哪个类目下的.这个在日常交流中,我深有体会到他们的痛点。
那这个时候,你需要借助一些数据工具来获取数据,选出你要做的一类目,再从这些类目里面找出能做的产品。
在每个国家都有5000的数据前提下,按转化率从高到低往下筛选,按照订单转化率从高到低的梯度分段筛选出订单量数据大的关键词
其中转化率很高的一般要么是品牌、要么是热度很大的或者特定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对我们来说都没用,因此这些就可以筛选掉了。
通过数据找到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找到适销产品
如果你真的还不知道具体该搜哪些关键词,以户外为例,选择户外的类目
看bestseller及newrelease的listing,挑选几家看着顺眼,产品轻巧的,价格还适中,点进去
选了一件价格不是那么贵,看起来顺眼的防水包点进去
查看该产品的review的数量、差评内容
从最早的review时间可以看出产品的上架时间
今天先看他的库存,明天这个时间再看一遍,那么就能估算出他的每天销量是多少
如果每天出单量到了20以上,那么这个产品可以待定
无论你是通过数据选出的关键词,还是通过类目下看BestSeller、New
Release看产品选关键词,都需要下面这一步:(举上面这个防水包的例子)
打开亚马逊网站搜索这个产品的关键词,看首页平均review数量,你会发现,首页review数量平均在800左右,说明这类产品竞争激烈
我们来看这报表:
1.看这些数据可以知道,这么卖家他们一个月走的货量很大
2.不仅平均review数量多,而且review的分值也高表示产品质量稳定,可优化空间不大
3.订单数大,那么他们基本都是走的海运,区间价格压的很低,毛利已经定死在哪里了
4.总结:这个产品很难做,很难撼动龙头老大的地位,是我的话,是不会选这个产品的
大概是这样:
点击查看每个热搜关键词下展示的
lisitng数量,首页的review星级,review数量
listing数量过大的,直接忽略
JS插件直接一键测算出页面产品大概销量
品牌栏都是一样的直接忽略,说明这个关键词是品牌词甚至具体到单个lisitng,查看该listing上架时间
思路:
分析关键词下首页及前三页李思婷的大概情况《2018年亚马逊最实用的选品策略》:
判断如果我们打造新的lisitng能在多久内达到这样的效果,预估我们有没有机会上首页。
如果产品Reviews星级普遍低于4星的,说明这款产品缺陷很多,就不用考虑作为选择的对象了。
另外,可以将产品排名(BestSellersRank)+
评论(Reviews)综合分析产品,如果两个数据一起增长,表示产品在增长,是个综合实力不错的热卖品。
如果只看到评论(Reviews)数量上升,但产品排名(BestSellers
Rank)却在下跌,有可能存在刷单情况,如遇到这样的情况,对这个产品,自然是保持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