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善逃,当拦鱼设备破损、池埂坍塌或有小洞裂缝外通、汛期或下暴雨发生溢水时,泥鳅就会随水或钻洞逃逸。特别是池塘高密度饲养泥鳅,即使只有很小的水流流入饲养池中,泥鳅便可逆水逃走,往往在一夜之间逃走一半甚至更多。因此,池养泥鳅要重视防逃,防止泥鳅逃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清整池塘时,清除池埂上的杂草,夯实和加固加高池埂,避免因池水浸泡发生坍塌龟裂。
二、加强巡塘。在饲养的期间,要经常割除池埂上的杂草,便于查看池埂是否有小洞或裂缝外通,如有则应马上封堵;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是否损坏,一旦有破损,就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在汛期或下暴雨时,要主动将池水排出,整固池埂,疏通进、排水口及渠道,避免发生溢水逃鱼。
四、 稻田养殖泥鳅防逃措施:
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1、选场建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环境安静的深水稻田或茭白田。首先加固田埂,要求埂宽4左右,沟宽80厘米、深60厘米以上。田内蓄水深度保持在60厘米以上,即随出水口可选用水泥管或毛竹筒预先埋好,管口用细孔网纱绑扎好,以防水蛭随水流外逃,进水口外亦用网纱绑好,防止杂物等进入。在田埂四周设防逃网,可选用尼龙纱窗网将其下端埋入田埂厘米,然后用木条或竹片条固定。另外在出水口方的田埂上开设23个深厘米、宽12米的溢水口,防止暴雨时水浸田埂冲坏四周防逃网。
2、饲料管理。水蛭主要以田螺、河蚌、动物血块、动物内脏等为食。田螺、河蚌可一次性投入200公斤左右,让其在田里繁殖与水稻或茭白、水中浮生物共同形成一条生物食物链。另外每星期可增加投喂12次动物血块或内脏。投喂方法是用多块30厘米左右见方的木板,在一角钻个小孔,用绳子绑好,绳子另一端固定在田埂上,将动物内脏或血块放在木板上,让木板在水面上漂浮,供水蛭自由采食,待吃完后拉绳子收回木板清洗干净,以备下次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