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淡水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1、苗种选择
以养殖淡水鱼中的草鱼为例,宜选择体色为深草绿色且游泳迅速的草鱼苗种,不能选择体色发黑的鱼苗,也不能选择患病的鱼苗,可在苗种池塘种观察鱼群的游动情况,通常具有爬边、离群独游等表现的鱼苗,多半已患病。
2、水质管理
(1)定期泼洒生石灰
一般按照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泼洒20公斤生石灰,或者使用漂白粉1PPM全池池洒,可每隔半个月进行1次。
(2)有计划的加水换水
每隔10天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入20-30cm,至7月中旬后,一般可视实际情况换1次水,换水量为1/2。
(3)每天开动增氧机
通常在6月-8月中旬时,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因此可在该时间段的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在半夜开机1次,预防鱼类浮头。
(4)认真巡塘
时常巡塘,及时掌握草鱼活动和吃食状况,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5)清理池塘
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杂物,捞出草鱼吃剩的饲料,避免饲料沉积后污染水质。
3、鱼病预防
(1)当草鱼体重70-150g,体长10-20cm时易发生急性传染病,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鱼苗数量,适时捕捞,一般可将鱼苗密度控制在22-30万尾/1000平方米,密度过大易提高患病率。
(2)可定期用优质光合菌对池塘进行消毒,避免池塘中因为粪便所产生的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导致鱼苗在劣质水质环境下爆发传染病。
(3)投放前需将鱼种放在含0.01-0.02%高锰酸钾溶液中3分钟,能杀死鱼体表面的寄生虫或致病菌,接着将已消毒的鱼种放在网箱里然后注射疫苗,一般约125g的鱼种注射三联疫苗0.2m并在晴天将鱼种投放进池塘中。
(4)一般1kg鱼饲料需要用5-10ml的含氯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4、饲料搭配
(1)每100公斤稻草50%、米糠25%和豆饼25%的混合料加10公斤面粉下脚料作粘合剂,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3.35%,饵料系数为2.8,每尾一般投喂0.05公斤左右。
(2)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18.78%,饲料系数为2.4。
(3)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饲料系数1.9,如果需要另外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
(4)面粉3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25%、米糠20%,在保证基础饲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红薯粉12%、食盐0.5%、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为4.8。
二、什么淡水鱼长得快又大
1、草鱼、黑鱼、青鱼、鲶鱼、鲢鱼、鳙鱼等淡水鱼长得快又大,其中黑鱼(乌鳢)是一种生长快且经济价值高的鱼,一般养殖8-9个月,体重便可达到0.5-0.7kg,其性情凶猛,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浅水区,因为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所以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从广义上说,一般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一般按照水中盐分的浓度进行分类,可将淡水鱼分为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以及周缘性淡水鱼,初级淡水鱼之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比如罗汉鱼,而次级淡水鱼之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淡水中,但偶尔会活动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比如大肚鱼,至于周缘性淡水鱼之栖息在海水或半淡咸水的鱼,但从其生活史来看,会在淡水或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比如偶然进入河川中生活的海水鱼。
3、多数淡水鱼有特别的色彩和斑纹,或其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主要用来隐藏自己或迷惑敌人以及猎物,便于保护自身的安全或偷袭猎物,通常在浅水中,鱼体色通常背为青、绿色,而在深水中,体色常为深红、黑色,体色非常阴沉。
4、淡水鱼常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多为草食性和杂食性,但也有少量的淡水鱼属于肉食性,但目前因为环境污染、滥垦、滥建、筑坝、过度捕获等问题,淡水鱼的自然栖息地和水质已遭受到破坏,约有1800种淡水鱼处于濒危状态,某些物种甚至已经绝种,从而破坏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所以需要保护受到威胁的淡水鱼品种。
鱼的养殖方法 鱼如何养殖
观赏鱼的养殖方法是:合理喂食、适宜光照、及时换水。
一、喂食:
饲喂的都是富有营养的动物性饲料和白芝麻等。动物性饲料如水蚤、蚯蚓、黄粉虫、青虫、皮虫等。主要喂食的是蚯蚓和白芝麻。红、黑的蚯蚓都可喂。可以喂食生的白芝麻为主。白芝麻很容易买到。鱼儿很爱吃,很容易消化,并不容易污染水质。
二、光照:
最好把鱼缸放在有阳光照射1-2小时的地方。这样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起到防病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尽量做到鱼病预防为主,用药为辅。同时,由于光合作用,鱼体的颜色也比较鲜艳美观。
三、换水:
要经常换水,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换水时只能换取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能一下子换去很多,鱼儿不适应。保持水族箱中水质澄清至为重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鱼才能生长,长的快。否则就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什么时候换水,没有定论,可根据水质而定,水质混浊的多换,否则少换。
养殖观赏鱼的注意事项:
饲养密度不要太大,给鱼儿合适的生活空间;投喂量一定要;饲养水温不宜过高,过高了其实也没啥用。
1、精制浆。各类水草用粉碎机加工前都要用清水洗净,并用3%~4%的食盐消毒。加料时注意量少次多,草水比例协调,尽量把草浆打得细一些,以增加草浆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时间,增加鱼的采食机会。注意保持打浆机刀片的锋利度和机器转速,保证每次制浆的质量,提高鲜草的利用率。
2、巧投喂。草浆投喂量要根据池鱼的种类、数量、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用草浆养殖成鱼,每天每亩水面投喂50一70公斤为宜;用于培育苗种的,在鱼苗下池前,每亩水面用100~150公斤草浆作基肥,以培育水中饵料生物;鱼苗下池后,每天每亩水面投喂50~100公斤,或按每1000尾鱼苗投喂120~150公斤,每隔2~3天投喂1次,养15~20天即可出池。为了让鱼充分摄食,投喂时应全池均匀泼洒,每天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喂1次,以增加鱼的摄食机会。
3、控水质。投喂草浆易造成池水污染,必须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养殖期间适当泼洒生石灰水可杀菌消毒防病,又可中和草浆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利于细菌絮凝物的形成和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鱼的产量。
4、巧搭配。在培育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种的后期或养殖成鱼时,尽量避免单独投喂草浆,要适当搭配精饲料(草浆与精料比以5:1至8:1为度)。用水花生制浆养鱼时,由于水花生含有皂甙毒素,应在草浆中加人占草重2%~5%的食盐消毒。草浆制好后要及时投喂,不可放置太久,避免遭受污染,引起鱼生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