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现状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01:10:26
字号:

养殖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三个细分产业。家禽养殖以禽肉和禽蛋为主要产出,而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肉为主要产出,水产养殖以水产品为主要产出。

养殖业现状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产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而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未来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家禽养殖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3-2019年,中国禽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为223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342万吨,增长17.15%;我国禽蛋产量为330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245万吨,增长12.29%。2020年,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

2020年畜肉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3-2019年,我国猪牛羊畜肉产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产量下滑较大。2019年,猪牛羊畜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

猪肉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发生较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大量生猪被扑杀,同时猪瘟疫情的发生也影响到了消费端对猪肉的需求。2020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同比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

2019年水产养殖业规模与去年持平

2013-2017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急剧下降,2018年产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同比增长0.35%。其中,养殖产量5079.07万吨,同比增长1.76%,捕捞产量1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5%。

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水产品产量为6600万吨,但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产量可能不及预期,前瞻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产量6500万吨。

畜禽及水产养殖主要模式

畜禽养殖主要模式有专业化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在畜禽养殖业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水产品消费大国。随着消费升级战略提出,我国水产养殖的模式也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以下几种效率更高、更环保、更创新的运作模式。

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散养户依然存在,未来散养户不会完全退出市场,但是会进行自我升级;

第二是智能化,随着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外养殖设备的不断引进,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的选择;

第三是品牌化,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打造独立品牌是必然趋势;

第四是特色养殖,城市农村融合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去体验乡间生活,提供特色养殖服务可以将玩乐与农业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农村养殖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是怎样的

主要肉类价格下降,猪肉价格降幅远大于其他肉类

从价格上看,我国牛羊肉价格较高,其次为猪肉,最后为禽肉(以江苏省鸡肉价格为例)。从价格变动趋势上看,2019-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30-40元/公斤;禽肉价格较为稳定,市场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牛、羊肉价格较为相近,且变动周期较为一致,2019-2020年价格稳步上升,两年时间涨幅达20元/公斤。

进入2021年,受多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开始明显下降,同时,牛、羊肉价格也开始同步下降,总体来看,牛肉、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化影响较大,禽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动影响较小。截至目前,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价格分别为36.09元/公斤、86.52元/公斤、85.41元/公斤、18.01元/公斤。

猪肉产量显著下降,禽肉产量大幅增长

从肉类产量上看,2019年,我国肉类猪肉产量明显下降,牛、羊肉产量变化不大,禽肉产量上升趋势明显。

具体从产量增速上看,2015年以来,牛、羊肉产量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0-5%之间;2019年,禽肉产量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禽肉产量增速达12%,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而猪肉产量大幅下降。可见,我国禽肉对猪肉的生产替代效应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与牛肉、羊肉相比,禽肉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生猪出栏量回升,牛羊出栏量平稳上升

从主要畜产品出栏量看,2016年以来,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牛、羊出栏量稳步上升,2020年,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52704万头、4565万头、31941万头。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

肉猪存栏量大幅上升,一季度末达41595万头

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生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加937万头,增长27.7%,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8%,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以农户分散养殖的传统生产养殖习惯,逐渐被粗放型养殖模式所取代,各种集约型规模化养殖大户、各种养殖小区不断涌现。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民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不少地方因养殖污染造成空气恶化、水质下降,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

污染

一、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 

1.畜禽粪便露天堆放、便液直接排放,造成了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的污染。大多数养殖场畜禽粪便随处排放、污水横溢,有的甚至直接堆积到公路两边,堆粪地点周围恶臭弥漫;有的养殖场就近将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道或池坑,留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 ? 

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方法单一。畜禽粪便未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就直接还田利用,极易造成细菌病毒传播、蚊蝇滋生;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食猪肉,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 ? 

3.个别畜禽养殖场选址不当。养殖场建在河流旁或人口居住区附近区域内,噪声及臭味会直接污染周围居民,所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河流堵塞,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甚至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影响群众生活,引发矛盾纠纷。 ? 

污染

4.畜禽养殖户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无害化处理观念。养殖场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有的养殖场虽然修建了化粪池、沉淀池,对排污物进行处理,但却因容量小无法使污染物达到达标排放,设施几乎成了摆设。

污染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94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