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国的朋友们知道,买东西要办理退税,那么巴塞尔火车站的海关退税点大约在什么位置?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仔细的说一说。
巴塞尔火车站海关退税怎么办理
在瑞士,可以退税的商店基本要求一次购物满300瑞郎以上(瑞士尚未加入欧元区,中国游客可以享受大约7.6%的退税。
虽然加入申根签证,但瑞士没有加入欧盟的统一关税区,因此出入境物品检查以及相关的税务检查仍将持续,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大巴、火车离开瑞士前,旅游者仍旧需要在海关办理退税手续。
乘坐飞机离开
无论是离开欧洲回国,还是需要转机到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继续旅程,均可在瑞士的机场办理退税手续。在办完登机手续、持护照经过海关后,将会找有“Zoll”、“Customs”或“Export
documents”标志的亭子或柜台,持相关单据咨询其海关工作人员办理。如果是自动柜台,站到柜台里,选择使用的语言,按照屏幕指示操作即可。如果消费金额较大,有可能被要求出示所购实物,所以如果买了价格较昂贵的物品需要退税,最好不要放到托运行李里,以备退税时检查。在工作人员审完单后,就可以将单据在旁边的小机器下面盖章。在繁忙时,操作台旁会有工作人员协助退税的旅游者完成退税过程。
盖完章后,退税申请者的手中可能有两种单子,需要分别处理:
1、有些大的钟表礼品店,为享受退税的外国游客提供特别的当场扣税服务,在这样的商店里,应退的税款已从购物款中扣除。但仍须在离开瑞士前履行上述程序,且一定要将盖完章后的单据放到海关。
2、没有享受当场退税的客人,在履行完上述盖章程序后,持单据到附近的“Cash
Refund”柜台即可拿到退税款。货币种类,可以在美元和瑞士法郎里选择,向工作人员声明即可。在有TaxFree标志或者在属于Tax
Free成员的商店购物,如果盖完章来不及到Cash
Refund柜台领取退税款,也可以在欧洲其他国家,或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任何一个Cash
Refund柜台或代办点领取退税款,但条件一定是退税单据已经在瑞士海关盖章。
乘坐巴士离开
如果旅游者是乘巴士前往周边国家继续旅程,可提醒司机在瑞士边境的海关设置地停车,以便乘客到海关盖章。在瑞士,部分边境城市设有退税款领取处,方便游客退税。
乘坐火车离开
如果旅游者将乘坐火车前往周边国家继续旅程会有以下两种情况:1。如从日内瓦搭乘TGV前往法国,可在日内瓦海关处发现Global
Refund的信箱,将退税单及购物发票投入信箱,盖章后Global
Refund会将退税款直接退回到登记的信用卡上。2。如从伯尔尼或洛桑乘坐TGV离开瑞士或乘其他火车离开瑞士,如果有海关官员在火车上检查护照,可向他们出示退税单;如果火车上没有海关官员,则可以让车上的列车员在退税单据的正面签署日期、列车班次号和旅游者要去往的目的地,在回国后或在旅程中,将签署过的单据和车票原件寄到:Global
RefundSchweizAG,Zurichstrasse38,CH-8306Bruttisellen,并一定要写清楚信用卡号或银行账号或详细地址,以便于对方将款项寄回。
瑞士风光高清瑞士美景
我们是一对同为建筑师的跨国夫妻,育有两个分别为2岁和4岁的孩子。我们花了12个星期,驾驶着一辆房车穿越了欧洲7国。
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东京开展建筑实践,但为了在实践上获得更大的飞跃,我们决定在今年回到当初学习建筑的美国,即从日本移居美国。利用这一大变动的准备期,我们进行了耗时3个月的长期旅行。
通过在日本事务所的业务设计经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对于既有审美趣味、又有高技巧性的日本建筑,持有相当赞赏的态度。于是我们想借此机会亲自调研一番,为何在欧洲,日本建筑师的建筑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我们选择了尤为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矶崎新、隈研吾、SANAA、谷口吉生、坂茂、藤森照信、桢文彦)在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荷兰等欧洲7国的约40个设计作品。这些建筑用途五花八门,设计原因也各有不同,或直接指定、或是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而它们的位置和环境也是多种多样,有些地处历史街区,有些则在自然景观之中。当然,不同建筑师对建筑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不论新旧、尽可能多地探访调研建筑作品,将它们整体视为一种“欧洲的日本建筑”。第1回到第3回将通过描述已经落地的作品,来展现建筑与文脉的结合方式;第4回则是对日本建筑师、建筑业主或使用者等人的采访,以了解日本建筑的哪些地方让欧洲人着迷,由此展开深度的思考和讨论。本次旅行我们将在德国租一辆大众房车(Volkswagen California)并以此为自驾起点,环游欧洲,一路在露营点停泊;而在自驾前后,我们会分别在巴黎待2周和在阿姆斯特丹待1周。如此总计12周。考虑到旅行中带着孩子,所以在安排上也不失为小朋友的轻松探险之旅。
▲旅行路线
▲建筑师及作品列表
前往法国巴黎
要开始一段长期的欧洲环游之旅,巴黎可谓是最适宜的地方。这里恰好位于我们所将探访的各种地点的中心,复杂的历史、文化交织于此。即便是拖家带口的游客,在赏心悦目的林荫道上漫无目的地走走,也能随意晃至某个公园。虽说我们是4月上旬到达巴黎,但幸运的是,我们逗留的2周内只有1天下了雨,真是天公作美。说到这里,似乎可以认为“巴黎最棒”了,但对于需要使用婴儿车的家庭来说,也有行动不便之处。地铁站鲜有安装升降梯,而偶尔可见的扶手电梯上也特别提示着“婴儿车勿入”。由此让人切身体会到日本“爱心建筑法(ハートビル法,heartful+building,为了便于高龄长者和残障人士通行的建筑检查法规)”的制定的难得。
众所周知,巴黎完全就是美食的天堂,包括那些街头小吃。我们那两个小不点尤其喜欢包着巧克力馅的羊角包和火腿的咸可丽饼,在不能随同出门的时候不知让我们带了多少次。然而在一大堆餐厅中,我们一眼注意到的,是数量尤多的寿司店。我们问了一位住在巴黎的朋友,得知大部分寿司店并非由日本人经营。事实上,在他所住的街区更有一家门庭冷清的中餐厅突然歇业,等到再次开张时一看,原来还是那些人,只是已然改头换面开始做日本菜了。且不论日本餐厅是谁在经营,至少可以看到“日本元素”对巴黎的人们是有吸引力的。这位朋友还告诉我们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亚洲文化有兴趣,尤其是日本的文化和细微感,并将这些与法国大众分享。
大概是巴黎太有魅力了,我们总希望能更多地欣赏它的美、它的文化和艺术,因此买了4天有效的巴黎博物馆通票,马不停蹄地看了6间著名的美术馆。或许是期待过高,令人失望的时候也有不少。例如在5区的巴黎大学附近的万神庙,由于大规模整修,穹顶已有近十年被脚手架覆盖;挂上爱情锁以示忠贞的艺术桥上,满满的爱情锁已经挡住了桥体本身;卢浮宫陈列17世纪至19世纪法国绘画的苏利庭院,未有任何说明,仅贴出“临时关闭”便将游客拒之门外。此外,我们试图探访调研的安藤忠雄设计的UNESCO总部的“冥想空间”(1995)时,尽管已办理了入场预约,但由于处在恐怖事件警戒期,也无法得以入内。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长期维修、突然关闭在欧洲都很常见,如此也是叫人无言以对。虽然实为遗憾,但想到在欧洲其他地方还能考察安藤先生的其他作品,我们就把时间留给了伊东丰雄的康亚杰医院(2006)和SANAA的卢浮宫朗斯分馆(2012)。
伊东丰雄,康亚杰医院(Hospital Cognacq-Jay,法国巴黎,2006)
在旅行的准备期,我们访问了所调研作品的建筑师们。在见到伊东丰雄时,他向我们推荐道:“去巴黎的话,最好去看看康亚杰医院。”在伊东先生和各位员工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院长,并在他的带领下对医院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考察。
迎来建院100年的康亚杰医院位于15区,即距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的住宅区,2006年在伊东丰雄的设计下焕然一新。这间医院侧重康复训练和晚期病人的疗养,因此入院病人通常会在这里度过数月。据这次专门带领我们参观的院长说,在设计竞赛时,伊东先生在设计方案中倾注的哲学思考远在他人之上。听说在设计之初,伊东认真听取了院方设计委员会的希求。我们在参观时也可以感觉到,各个空间都特别注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医院建筑所围绕的中庭绿意盈盈,面向普通大众开放。中庭的池中流水潺潺,水面反射着日光,令庭院愈发显得寂静。从建筑内部望去,景致与外部空间相嵌,不仅让病人感到愉悦,对员工也有所裨益。伊东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解释自己方案获胜的缘由:“日本建筑师就算后续改动设计,也不会提出追加报酬。”不过从院长的介绍中可以确知,选择伊东先生,是因为建筑和中庭二者间的微妙结合类似桂离宫,从晚期病人的住院楼远眺,可以感受到一种“轮回转世”的东洋哲学。
此外,幕墙采用了烧结玻璃,日光可以从树叶中漏出投影在玻璃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不是为了仅仅映射出树叶的模样,而是力图表现注重透明感和温和感的康亚杰医院的历史氛围。
SANAA,卢浮宫朗斯分馆(法国巴黎,2012)
SANAA的卢浮宫朗斯分馆,与伊东先生的医院一样是法国的重要机构,也是一处由玻璃包围起来的建筑。
这座分馆位于巴黎以北约200公里、接近与比利时之间国境线的一座因煤矿而一度繁荣的城市,从巴黎出发一天便可往返。SANAA与美国的Imrey Culbert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的方案拔得了这一国际竞赛的头筹。朗斯分馆自身并没有常设展品,只是作为卢浮宫美术馆的分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一直免费开放。
朗斯分馆建筑一部分埋于地下,且控制在极低的高度,因此乍看之下很难想象全部的建筑体量。长方形的两翼从中央正方形大厅中伸开,呈飞出之势,曲线形的玻璃面板令人们在空间内自由通行。至于外立面,无论是透明的玻璃,还是打磨过的铝面,都在勾勒出优美曲线的同时,映照出了周围的天空、自然景观以及建筑本身,恍如置身梦境。
除了跨越各种年代的90件展品,参观者还有机会看到卢浮宫美术馆内无数展品是如何被修复的,以及诸如此类幕后的工作。弥漫着如同禅境一般的纯白光线的朗斯分馆,与以建筑装饰而享誉盛名的巴黎总馆在气质上是迥然不同的。如同伊东先生的康亚杰医院,朗斯分馆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在场所内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建筑的功能性。私以为,这二者诸多作品中,这里所提到的2个是最为成功的项目。
接下来的“建筑·In·Europe 第2回”中,我们将聚焦瑞士巴塞尔近郊的堪称建筑展示柜的诺华制药公司研究园区和维特拉(Vitra)设计园区内的建筑,以及位于法国中部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重要的日本建筑师作品。
作者简介
Nicolai Kruger
自2006年起常驻东京,曾在Pelli Clarke Pelli建筑事务所进行设计实践,任职期间在亚洲各地负责不同规模的商业、文化项目设计。目前正在为调研欧洲各国的日本建筑师作品而环游欧洲。Cornish College of the Arts(西雅图,fine arts学位)毕业后进入俄勒冈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
柳泽恭行(やなぎさわ?やすゆき)
1973年生于新泻县,2004年毕业于俄勒冈大学研究院(建筑学专业)。美国注册建筑师。在美国和日本进行设计实践。致力于进行酒店设计,也对城市社区营造有所涉及。在明治大学、工学院大学担任非常任讲师(2009-2014),是俄勒冈大学京都夏季课程的讲师,负责讲评。目前作为YK Design Consultant的负责人,主要在东京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活动。
(以前有个相关系列的链接,不知什么时候取消了。这里放个第2回的链接: 探访日本建筑师欧洲作品之第2回 公路旅行——纵贯法德瑞 。)
瑞士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欧洲小国,这里500年都没有爆发过战争,对于惨烈的一战和二战,瑞士都成功的避免了,而且全球性的银行—瑞士银行也是相当出名,还有瑞士手表等,瑞士的空气和自然环境保护非常完善,大家可以前往瑞士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瑞士风光?1瑞士风光2?
瑞士风光3? 瑞士风光4? 瑞士风光5?瑞士风光6?
瑞士风光7? 瑞士风光8? 瑞士风光9?其实算到现在,瑞士已经去过好几次了,谁想到现在从我住的地方步行到奥地利和瑞士边境海关也不过30分钟。
可我印象最深的一直是几年前第一次的瑞士自驾游。在去之前,有朋友告诉我,要春天去,春天的瑞士山花浪漫。也有朋友说要夏天去,天气舒适凉爽。还有人建议我秋天去,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可是我偏偏选了个圣诞节的大冬天去,要问为什么,因为瑞士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幅冰天雪地的场景啊,哪能其他季节去?!
那么出发吧。
一大早,迎着朝阳,心情大好,旅行是靠天气看命的。
中途到巴塞尔接了个弟弟,不过对大城市我是觉得没什么好游玩的,我们继续往南,到因特拉肯,Interlaken在德文中是两湖之间的意思,这里不仅有两片很美的湖,还有沿湖俊俏的阿尔卑斯山景,超级有名的少女峰也在附近。
我们入住的小民宿,主人家非常热情友好。就是上山的路非常可怕,特别对于那时候长期生活在平地的我来说。
小民宿
在店家的推荐下,我们来到附近的一座小雪山上游览。
本以为只是随便杀杀时间的闲逛,没想到这里景色特别可爱。
傍晚的清早在民宿看出去的风景,冰天雪地中有童话般的感觉。
下一站是去洛伊克巴德,一个享有盛名的温泉疗养和滑雪胜地。我学不会滑雪,泡温泉倒是从小就会。(不好笑。)
说正经的,这个地方有好几个非常有名的温泉疗养会所,价格高低不等,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我看过朋友带的国内高端团来参加的美容疗养课程,那就是相当昂贵的消费,对于我们来说,普通低价,性价比高的大众户外温泉浴池就已经很好玩,很满足了!
首先你要开上的就是这条可怕的弯弯曲曲的上山之路,正当我们畏畏缩缩的慢慢悠悠的开着,旁边的公车和当地人已经80迈的速度飞上去了好吗。
这就是我们去的户外温泉浴池,室内还有一部分泳池和桑拿,不过高山温泉还是室外的爽!当旁边的朋友正说到,“我还没有看过一次下雪。”老天好像听到一样,马上下起鹅毛大雪给你看,是真的就在他说完的没几秒钟,并且是大雪!然后就非常神奇有趣的,一边冰凉的雪飘在脸上,身体还泡在温暖的高山温泉水中。
要说冷,泡的时候真的一点也不冷,但是走出来换池子,或者要回去更衣室的时候,超冷的!每个人都在一边叫着一边跑着,还得小步小步跑,不然滑倒更惨!
泡完澡后回去,几个人煮了一大锅子酸菜泡面来吃。电锅和泡面也事到瑞士必备,因为这边东西真的很贵且很不好吃。朋友们泡完温泉围在一起吃吃泡面,聊聊天也是不错的体验哦:)
挥别了洛伊克巴德,我们下一站是马特洪峰。讲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是说到很好吃很火爆的那款**的三角形包装的巧克力,是不是很熟悉,原型就是这座山。
我们之所以放弃大名鼎鼎的少女峰,跑来这边,一是少女峰蛮贵的,二是在当地人眼中,马特洪峰完全不输于少女峰,而且避开游客众多的地方,这边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途中有件很有趣的一件事。
冬天瑞士有的山路会封掉,因为太难开,也许有危险。所以就有这种火车,专门拉汽车的火车,一台一台车子很有秩序的排队上车,然后火车拉着你一路跑,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穿黑漆漆的山洞,这时候就要打开音响,放上一首超重低音的歌,会很嗨!
然后,然后,就是本次旅行最坑爹的一件事情了!我们被导航忽悠了一次!
由于马特洪峰所在的采马特地区为了保护环境,是禁止机动车进入的,所以我们入住的民宿在圣尼克劳斯村,在采马特附近不远。
本以为经过了之前牛逼哄哄的盘山公路,其他路也不过如此了。结果我们在一个拐角被导航忽悠上一条很窄的小路,一直往上山开着开着,旁边慢慢变成了悬崖,而且那条路根本冬天汽车上不去,我们的车子开始抖,然后报警,一直打滑,然后就突然停在了半山上,我在副驾座位,打开门,脚下就是悬崖。没有办法下车,我爬到驾驶位才下去的!
本来就恐高症的我,直接吓傻了。而另外一个朋友,本来已经成功戒烟了好几个月了,给吓的直接连抽了三根烟压惊。。。。。
好在,我们已经打了村子边了,大家分头去找周边的民宿或者餐厅的当地人求助。真是遇到好心人了,出来了一大帮人,有的帮我们车子装雪链,有的在地上撒盐粒,增加摩擦力,有的把前面路的雪扫干净,还有几个山里的壮汉帮我们推车,有一位甚至站在悬崖边上推,太感人了!
后来才得知,这条路是人行的,本就不是给车开的,夏天也许车是可以开上来的,但是冬天地太滑。
然后这件事情就传遍了村子,几个中国人从那条路开上来。那天,每个人看到我们都笑着说,你们今天真是一场冒险呀,还送了我们酒喝。
我们住的民宿看出去
压惊完,看看这个小村还是蛮美的。我们花了两个小时在附近徒步,冰天雪地的徒步行程也是挺有意思的,就是要注意脚下不要滑倒,看到很多稍微专业一点的人士都有带徒步专用的拐杖等等装备。
马特洪峰是在瑞士和意大利的边境,是阿尔卑斯最出名的的一个山峰,虽然海拔高度不是很高,但是依然非常壮美,她也是阿尔卑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山峰,外形攀登难度大,并且十分陡峭。
去马特洪峰有很多条线路,本来打算是去欧洲最高的缆车上去到冰川天堂,但是发现要转三次缆车,而且没有方便的滑雪橇的场所,所以我们选择了另一条热门线路,坐小火车到海拔3100的观景台,然后可以方便的去玩小雪橇的地方,体验一下小小的雪地运动乐趣。
说到这里,其实对于大部分欧洲人来说,雪山不是去观光的,而是去雪地运动的,例如雪橇,滑雪,雪地徒步等等。我们作为观光客还是比较另类的,哈哈,但是也无所谓,观赏别人滑雪也是非常酷的,从几岁的小孩子到老人家,都是高手啊!
千万不要小看雪橇的速度,我们的一位朋友速度太快一头插到半路一边的雪墙中,还有一位是连人带橇摔到小山坡下,好在雪很厚,大家穿的也很厚,根本没事。至于我呢,由于胆子太小,一路滑的太慢,一直刹车,后面比较平缓的地方根本滑不起来,只好拖着雪橇走完全程。。。不过还是特别推荐玩一玩,因为沿路可以很近距离看到马特洪峰风景。
Zermatt本身这个小镇也很美,小小的度假村。在这也尝到了瑞士当地特色,奶酪火锅。我算是蛮喜欢奶酪的人,味道还是可以接受,配一杯白葡萄酒,很舒服很暖。
告别了雪山,我们开始往回走,路上遇到一个小惊喜,龙根湖。这次旅行运气特别好,不仅天气都非常给力,而且很暖和,山上看的到雪景,山下可以看到如春天般的美景。
龙根湖
12月31号这天,我们到琉森跨年。我们住在青年旅社,各国年轻人欢聚一堂跨年也是蛮有趣的经验。
最后一站,是苏黎世。如果巴黎在我心中像白富美,苏黎世确实比较像高富帅。在欧洲算是一个大城市,人口多,但是总体非常干净,整洁,有条不紊,给人一种沉稳的气质。市中心的bahnhof大街被誉为最贵的一条街,满街都是名品店,名表店,曾带过土豪去购物,随便刷刷都是六位数字的表,我们就是陪着进去混个咖啡,香槟喝喝ok了:)
国际足联总部也在苏黎世,几个球迷非要去看看。
离开了苏黎世,顺路拐到德国的巴登巴登泡个温泉放松,作为一段旅程的ending。
短短一个礼拜的瑞士行其实很快。但从我开始定路线,做攻略,订酒店也还是着实花了一些功夫,毕竟要花这么短的时间,走马观花一个国家确实太短暂了。
算一算,这是三年多前的一趟旅行了,虽然之后还去过好几次瑞士,对这个国家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物价超高,比如罚款超贵,比如那边的德语不太好听懂。但是心中仍然不会忘记初见瑞士,那个和我心中的想象一模一样的风光旖旎,宁静安逸,如同童话一般可爱美好的国度。
所以,旅行的时候,暂时忘记所谓的淡季旺季,暂时不管什么必去打卡的景点,商店还是餐厅。跟随自己的想象,喜好和节奏,这趟旅程就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