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可以找上海聚仁电力提供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主要设备、输电线路的自动检测、控制、测量、保护和各部分综合通信等功能。通过计算机对各种设备进行操作和监管,利用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系统之间结构分布分层化。真正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化、小型化、安全化和经济化和无人值守。
变电站自动化改造的意义
1、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严重依赖电力,电力系统需要具有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全时运转,这就对自动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依靠大量的数据采集与控制部件对变电站各个部分的实时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再由经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再整理,得到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反馈形成对系统问题的正确判断,最后能够由系统自行修复,达到在基本无人值守情况下能够稳定长期运行的要求。
2、一套成熟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必须由多个部分协同工作组成,其上下的硬件软件通信和维护调试等项目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提供给操作人员现场维护,调试等处理问题的模式,涉及远程控制和就地操作并存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制造也必须保证其控制方式有效。
3、高度自动化的变电站降低了变电站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与安全风险。同时还满足了电网对于高质量输电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变电站应采取冗余配置原则,以防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替换故障单位保证变电站的稳定持续运行,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变电站自动化需完成63种功能,并将这些功能分为7个功能组:
◇远动功能(四遥功能)。
◇自动控制功能(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并联补偿电容器的综合控制(VQC)。电力系统低频减载、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配网系统故障分段/非故障段恢复供电与网络重组等)。
◇测量表计功能(如三相智能式电子电费计量表等)。
◇继电保护功能。
◇与继电保护有关的功能(如故障录波、故障测距、小电流接地选线等)。
◇接口功能(如与微机五防、继电保护、电能计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IED的接口)。
◇系统功能(与主站通信,当地SCADA等)。所有能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目前统称为智能式电子仪表(IED)。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就是实现这些IED的信息共享,由此可减少变电站使用的电缆数量和造价,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和安全可靠性,并减少维护工作量和提高维护水平。
1.系统构成:由间隔层综合自动化系统(包含监控单元和通讯总线)及变电站层监控系统构成;
2.系统特点:分层分布式结构,集测量、保护、控制、监测故障录波及其分析、运行日志、事件存储、保护投退、通讯及参数设置等多功能于一体;
3.适用范围:10KV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保护,主设备保护和测量控制系统;
4.保护单元:线路、主设备保护装置,调压电容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微机五防和其他自动化装置;
5.监控软件规约: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组件构架标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级监控软件系统; 间隔层自动化系统主要由各种保护单元构成如线路保护装置、主设备保护、调压电容装置、小电流接地选线、 微机五防装置和自动化装置组成。在横向方面,间隔层的设备或监控单元均可直接下放到开关柜就地安装,大大减少了二次接线,各间隔设备相对独立,只仅仅处于同一现场通讯总线上。在安装方式
上,可采用分散、集 中组屏等安装方式。间隔层完成电量和非电量的采集计算,实现对设备、线路等的保护或控制,并为变电站层 监控系统提供可靠的通讯接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层自动化系统同样采用分布式结构,包括监控后台软件、当地监控PC机、远动通信接口和用于专业管理的工程师站PC机以及专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有许多提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的生产商如三旺通信、瑞科电气、三意时代等,同时提供多种系统中的产品以及相关搭建问题。变电站层自动化系统通过组态完成全站检测功能,全面提供线路、 主设备等的电量、非电量等运行数据,完成对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控制等,并具有保护信息记录与分析、 运行报表、故障录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