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制造流程一般经过以下七个部门:ID、MD、HW、SW、PM、Sourcing、QA。
一、ID(Industry Design)工业设计?
包括手机的外观、材质、手感、颜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实现与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二、MD(Mechanical Design)结构设计?
手机的前壳、后壳、手机的摄像镜头位置的选择,固定的方式,电池如何连接,手机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盖手机,如何让手机滑上去,怎样实现自动往上弹,SIM卡怎样插和拔的安排,这些都是手机结构设计的范畴。繁琐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员对材质以及工艺都非常熟识。?
三、HW(Hardware) 硬件设计?
硬件主要设计电路以及天线,而HW是要和MD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四、SW(Software)软件设计?
相对来说,SW是更容易为大家所理解,由于计算机的普及,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软件,手机操作界面的模式,大家经常看到的手机九官格操作菜单的实现,这都是SW设计的范畴。
五、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大规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细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专门管技术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项目的进度各协调工作,PM这个部门通常存在于那些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手机的公司,AM(Account Manager)的职位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客户经理,对公司内部是代表客户提出要求,对外则代表公司的整体形象,在两者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六、Sourcing资源开发部?
资源开发部的员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资源,如新材质、新的手机组件、测试器材等,当手机开始试产时,他们要保证生产线上所需要的所有生产物料齐备。?
七、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监督?
QA部门负担起整个流程质量保证的工作,督促开发过程是否符合预定的流程,保证项目的可生产性,有很多新设计的手机,就因为碰上了不可生产的某种因素而放弃了。
八、手机特点:
1、支持银行业务和一些便民服务;
2、无需网银便可完成转账支付功能;
3、支持多家银行;
4、所有银联借记卡及信用卡的使用;
5、多重加密,保证安全;
6、简单易操作,方便使用。
一部手机是如何制作的?
首先,赞同楼下所说,制造电子产品确实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其实有些机器(例如HTC One)拆开来组装回去都相当不容易。
毕竟现在的智能手机内部实际上集成了来自大量领域的技术,所以如果要想从头自己设计绝非易事。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有一个市场调查部门或者决策部门决定产品的设计方向,设计部门再根据这个方向确定产品的外观、硬件参数以及搭载的相关应用,然后由硬件工程师设计主板电路及统筹安排主板上的各个模块,期间还要考虑到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下游代工商的生产能力以及方案的最终可行性。
另外,现在的智能手机实际上和电脑很类似,每一种硬件都有对应的驱动程序/固件,所以还需要对这些驱动程序进行调整甚至自己编写,以确保组件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和其他组件较好的协同工作,控制这些硬件的运行情况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用户体验(最直观的就是控制组件耗电,以及设计通信部分的基带,通信基带直接影响信号),这也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准。
然后由于每一个不同产品系列都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硬件,因此软件部门还要在现有的操作系统基础上做对应硬件的优化,有时交互设计部门(这里有可能是外包)会对系统的默认操作进行改动或重构用户界面,以使得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并且强调厂商的特色。这一部分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成败以及厂商的口碑,甚至会影响该机型的市场份额。像苹果这一类有自主操作系统的开发新版本系统难度还要更大,但其实就算把开源的Android系统进行优化和适配也是相当麻烦和重要的工作,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并且就算是Android系统你都必须得考虑后续更新和修复可能出现的BUG。
最后还有很多质量检测和品质控制之类的环节,品质控制能力的好坏将比软件优化能力的强弱更加影响一个厂商的形象、口碑和市场份额。
以上只是我对制造过程的一个推断,仅供参考,建立公司的话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手续就很麻烦,还要保证一定的注册资本,以及要预先考虑建立以后可能面对的法律问题甚至法律诉讼。
一部手机的诞生,需要大量工程师们的参与,划分为类别的话,就有如下 6 个:
1、ID(Industry Design) 工业设计
2、MD(Mechanical Design) 结构设计
3、HW(Hardware) 硬件设计
4、SW(Software) 软件设计
5、PM(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6、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监督
手机的工业设计(ID)包括手机外观、手感、材质、颜色搭配,手机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都是属于 ID 设计的范畴,例如边框用金属还是塑料,背面是弧形的还是直面,用哪几种颜色来搭配等。
工业设计(ID)首要考虑的是视觉效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部手机是否漂亮、经典。产品立项后工业设计师们就开始各种天马行空的构思,甚至轮番的头脑风暴,重绘成百上千张草图也不是没可能。
有些作品由于太超前,终究只能留存在设计师们的电脑里,最终方案敲定后,要想实现它,就得靠接下来要说的结构设计师。
MD(Mechanical Design) 结构设计
如果工业设计(ID)追求的是视觉感光的效果,那么结构设计(MD)就是力求将这种效果真实还原的方式。ID 设计确定手机的外形后,MD 就来一步步去搭建这个手机内部的所有零配件。
例如做成一体还是可拆卸后盖、框架选用金属还是塑料、后壳如何固定在框架上、电池怎么放、主板做成长的还是方的、屏幕用全贴合还是框贴等等,还有所有零件的尺寸把控。
这就好比搭建一所房子,ID 完成的就是房子的主体框架,MD 则是给房子内部改造装修,然后置办的家具摆设好丰富起来。
如果 ID 给的外观设计太难实现,这时候 MD 跟 ID 设计师们就要坐下来好好谈谈了,光有天才 ID 设计师还不够,往往还需要结构工程师来把这个天才的设计去付诸实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MD 设计在手机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设计缺陷。
HW(Hardware) 硬件设计
硬件主要设计电路以及天线,实现手机的配置需求。
电路部分先根据配置参数制作一个放大版的 PCB 主板,进行各种调试,方案可行后再浓缩做成手机主板。
主板的设计又分单面布局和双面布局,单面布局意味着主板上的所有零件全部排布在一面,背面没有零件;双面布局则是两面都有零件,而双面布局的主板相对单面会厚一点,但是单面主板的面积就会比双面大,用单面还是双面的主板这就要看结构是怎么设计,所以说硬件设计(HW)设计的过程也是跟结构设计(MD)协商的过程。
硬件设计(HW)还有一个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天线设计,手机支持的频段越来越多,天线设计就越考验硬件设计(HW)工程师们的智慧和经验,天线必须离电池远,并且附近不能有金属器件,可以说为了兼顾天线的设计,ID 设计和 MD 设计都要为硬件设计(HW)的天线设计让路,明显的例子就是 iPhone6/Plus 上备受吐槽的天线条,这就是为了兼顾信号问题所做的妥协。
SW(Software)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SW)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在手机上运行的系统。
在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又有一个叫做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 的东西,是板级支持包,也可以说是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操作系统,使之能够更好的运行于硬件主板。
软件设计(SW)是一个无底洞的工程,硬件部分的东西可能一次开发定稿就完成了使命,但是软件开发必须不停的迭代更新,开发新功能、修复 Bug、完善稳定、开发新功能……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软件部分在智能手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智能不仅要体现在硬件配置的强悍上,更多功能的实现还需要软件层面的创意,软件设计的使命就是让现有的硬件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这也是软件设计的伟大之处。
PM(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
PM 也分技术和非技术型,分工也比较细致,制定项目规划和进度,同时也是对外部门的发言人,如果 MD 的设计要兼顾 HW,就需要 PM 出面进行沟通协调,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当然,研发的老大也是一个大 PM,各部门的 PM 需要定时向大 PM 汇报成果和进度,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等。
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监督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 QA 的定义是:「企业为用户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的担保,保证用户购得的产品在寿命期内质量可靠。
QA 在手机制作中担当着质量把关的工作,项目是否可行,质量可靠性怎么样,每一个创新都需要经过 QA 的测试审核,如果发现生产难度太大良品率低或者通过不了测试环节,那么这个方案就会被否决了。
生产一部手机不是在实验室内做实验那么简单,一旦生产就是成千上万部,要保证每一部产品的优质绝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生产一部手机的样品和生产 10 万部手机完全是两码子事。
制造一部手机,简单点说就是这几大流程,每个公司的实施方案根据自身的经验习惯可能不尽相同。
手机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不断配合、协调和磨合,有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但共同打造出一部优秀的手机是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