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旅游十大景点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1 19:01:54
字号:

宣威旅游十大景点有:东山风景名胜区、尼珠河大峡谷、北盘江第一桥、月牙湖、东山镇芙蓉寨、西山森林公园、美奂山公园、来宾龙洞、三台洞、可渡关驿道。

宣威旅游十大景点

1、东山风景名胜区

东山顶有平地万顷,四周峰峦起伏,随季节变换,可观云海、旭日、冰凌、雪景等美丽的自然景观。风景区主要由玉美人、东山寺、倒洒金钱、赤霞屏、归鹤洞、碟大天、普陀崖、活洞、雨珠崖等景点组成,是云南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2、尼珠河大峡谷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在上游叫可渡河,名为可渡,当地也称泥猪河),上至木通河大桥,下至腊龙岔河,是北盘江上的一条支流,是宣威境内最恢弘、最秀美、最神奇的大峡谷,是"世外桃源"的真迹,是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

3、北盘江第一桥

地处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交界处,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是杭瑞高速公路控制性桥梁工程,坐落于滇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

4、月牙湖

是乌蒙山南端最具代表性的湿地和北盘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聚集地之一,被誉为镶嵌在宣威城南的一颗“绿宝石”。汛期到来,湿地为调节汛期径流、蓄洪防涝、净化水源、保护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东山镇芙蓉寨

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民族村,隶属东山镇,距市区34公里。芙蓉寨俗名榭且,彝语为洼地一潭清水的地方。因地处东山之巅,海拔在2300—2800米之间,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间地势平坦。

6、西山森林公园

公园“双塔”构思新颖、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与东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与城市总体布局和建筑层次相互映衬;双塔景观装饰漂亮美观,亭亭玉立于叠翠群山之中,犹如凤凰展翅。登高望远,周边美景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7、美奂山公园

美奂山公园是集休闲、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生态园林公园,也是宣威好玩的地方,被誉为宣威的“城市客厅”。

公园规划建设面积700余亩,分为休闲娱乐健身区,有迎宾道、园林景观、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演艺舞台、背景假山。还有湖光观景区,依山建湖、环湖修路、以湖造景的方式打造曲岸夕阳、云蒸雾润等12个园林景观。

8、来宾龙洞

来宾龙洞是宣威好玩的旅游景点,洞深760米,洞外青山绿水,洞内泉水叮咚,钟乳石洁白透明,形同蚌仙撑伞,貌似金蟾戏水,莫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有一长约十五米的石幔,似一帘飞瀑从天而降,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观;而“仙树瑶台”胜似蓬莱仙境,凝神屏息,好像有仙乐声声从远处飘来。漫步洞中,景随步移,一步一景,甚是美妙。

9、三台洞

三台洞是宣威八景之一,始建于1751年,经重建后重现建筑气势恢宏,雄伟壮丽的景象。重建的三台洞,依山附阁,凿岩扣柱,凭洞设殿,分为玉皇阁、文阁和武阁,是广大信教群众拜佛场所和游客的旅游胜地。

各楼阁、殿堂、洞窟,采用楼梯、走廊相连接为一个古建筑群的艺术整体,犹如迷宫,十分奇巧而得当,使人游兴倍增,兴趣盎然。

10、可渡关驿道

可渡关驿道地处可渡河南北两岸,全长五千米,宽约二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因历史悠远、文化底蕴厚重、保存得完整及沿途众多的遗址遗迹、美不胜收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驿道上深深的马蹄印记载着古“丝绸之路”的悠远沧桑。

以上内容参考:宣威市人民政府-宣威景点

北京故宫特色景点介绍

北京故宫特色景点有一、神武门;二、东华门;三、太和殿。

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殿高35.05m,为重檐庑殿式,面积2,377㎡,55间,72根大柱,其中六根是缠龙金柱,是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188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