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要赚卢俊义上山(下)文/张治平 卢俊义上山以后,宋江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吴用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要想让卢俊义能够在梁山安心,只有断了他的后路,一方面搞得他家破人亡,另一方面也给他弄一场人命官司,自然也是只能待在梁山了。 那么宋江是如何安抚卢俊义的呢?宋江采用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却。而卢俊义怎么敢坐第一把交椅呢?这正是宋江想要的结果。在这一场关于第一把交椅的问题上,宋江的政治思想初步暴露了出来,让人震惊。卢俊义做了宋江的最好的替身。宋江巧妙地把晁盖遗嘱中的问题,化为了他与卢俊义谁坐第一把交椅的问题,转移了群众的视线。要不然,即使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也难免底下的兄弟们不敬畏他,这不是宋江所想看到的。 当然,在梁山表面的“大称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均贫富思想下,隐藏着非常巨大的隐患。这就是金银、酒肉的来源问题。随着聚集到梁山的人口越来越多,每天的花销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没有了金银,没有了酒肉,这伙人还会紧跟他宋江吗?晁盖天王在的时候,十万生辰纲也许还有剩余,加上人口不是很多,花销也不是过于紧张,偶尔的一次“军事活动”就可以解决部分生计问题。眼下是断然不可以的了。 这应该是宋江等人赚卢俊义上山的第二个原因。 卢俊义五世居住在北京,是北京城里最有名的大财主。卢俊义的家产到底多少,这个小说中没有明写。但是有个地方能让我们看出端倪来。卢俊义被吴用玩弄了一把以后,执意要到外面去避祸,走时的场面可以看一看—— 众人散了,李固只得忍气吞声,自去安排行李,讨了十辆太平车子,唤了十个脚夫,四五十拽车头口,把行李装上车子,行货拴缚完备。 这是什么样的场面?一般的大财主能做到这一步吗?何况外面还有那么多的生意店面。后来,卢员外被害以后,大名府因为李固及卢妻贾氏的状告,进了班房。梁山泊上下就乐了。乐什么呢?还不全都在宋江的预料之中。第一,卢员外的一切家私,不用说,都得上梁山了,包括他卢员外这个人;第二,北京大名府想保都保不住了,梁山一伙可以名正言顺地,打着救梁山泊二当家的旗帜打劫大名府。 这不,卢俊义一家完了之后,卢俊义对宋江等人千恩万谢,救了他卢某一条性命,同时“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第66回)。另一边,吴用一伙人把大名府打劫了。大名府哪里知道这梁山一伙人说来就来,又哪里是这一伙强人的对手。吴用打下大名府以后,传下将令,一边安民,一边救火,也知道为自己树信。同时,“把大名府库藏打开,应有金银宝物都装载上车子;又开仓廒,将粮米济满城百姓了,余者亦装载上车,将梁山泊贮用”(第67回)。回到梁山泊后,宋江大喜,见了卢俊义,纳头便拜,卢俊义慌忙答礼。这个卢俊义哪里知道,他救了整个梁山的人啊。他宋江弯腰拜一下,有什么打紧。 这就是宋江赚卢俊义上山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梁山泊一伙人信奉的“大称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诺言下,金银从何而来,酒肉从何而得的问题,一直是宋江等人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梁山泊这场闹剧,最终只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一个代表,不会得到善终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它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自身的吃饭问题。在一个不能解决自身吃饭问题的情况下,要想建立自己的政权,简直是痴心妄想!从这个角度上说,李逵等人显然是无知的!而这个问题,在一百零八个好汉里头,真正能想到的不多,只是那么三两个人而已。而卢俊义至多只能算是个傻子,他是断然不知道的,而正是他的无知,才是宋江所需要的! 打下曾头市以后,宋江一番推让,当然是假惺惺的,不可能是真实的。不过,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就不依了,其实是表决心。意思是,哥哥,这位子你不坐,我看谁敢坐! 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假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上前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都是受过朝廷诰命的:他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让後来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要这许多礼数,洒家们各自撒开!”(第68回) 说这话的里面,其实只有李逵和鲁智深是真心且无心的。李逵是个直肠子的人,花和尚是个爽快的人,玩不得心计,也玩不了心计!这些个都是哪儿有肉就往哪儿跑的人,才不管谁做梁山泊主呢!卢俊义如果有更多的金银,可以给散众人,说不定都不要做工作的,这帮人就让他做梁山泊主。为了考验一下众人的心,宋江当然还要试一下大家,于是当即说道,现今山寨钱粮都不多,我们需要到外面借点粮食,不过人家肯定是不愿意的,怎么办呢?那就抢点回来吧。于是分兵两路,自己和卢俊义各带一路人马,去找梁山泊东边的两个州府,一是东平府,一是东昌府,并且约定,谁先胜,谁就做梁山泊主。这就是明白着给自己找借口了。那卢俊义才来,哪里有那么高的威信,加上把一个家都端到了梁山的人,谁能正眼瞧他?还不是完全看在宋江的面皮上。 这一回打东平府、东昌府如何呢?宋江特意让吴用、公孙胜跟在卢俊义后面,以显示卢俊义的力量强悍,而自己势弱,没想到卢俊义一伙就是打不下来,后来宋江打东平府打完了,不得不去支援卢俊义。结果胜了,“不知那里将许多粮米,有百十辆车子;河内又有粮车船,大小有五百余只”,这米粮哪儿来的,还不是东平府的。打完了东昌府,先救刘唐等人,“次後便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这与匈奴入侵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宋江在这场战斗中,充分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同时解决了山寨中的粮食问题,还赚了一个卢员外,可谓一箭三雕! 战斗胜利了以后。宋江严肃起来了,既然兄弟们执意扶我为尊,那从今往后,就要听我号令。为了稳住自己的位子,宋江同时让卢俊义坐了山寨第二把交椅,表面上还又让卢俊义和自己平起平坐。 宋江赚卢俊义上山,应该还有第三个原因。这就是宋江要抬高自己的身价!怎么抬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水涨船高”。就是说,通过抬举别人来抬高自己。如果细心的读者看宋江的做法,就知道这是真实的。 宋江本是郓城县的一个小押司,也就是协警之类的吧,别说与林冲相比,就是与杨志也不能比嘛。宋江应该时刻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一旦自己坐了第一把交椅,这帮家伙如果与自己闹了别扭,会和自己和和气气地讲理吗?他知道,这是天方夜谭。既然如此,就要找一个能镇得住他们的人,而自己最好能镇得住这个人,就万事大吉了。卢俊义自然也是最好的人选。事实证明,宋江的考虑是正确的。卢俊义上梁山以后,带给了他远远超乎当初他想象的东西! 卢俊义不仅仅非常好控制,而且还成了他的死党,一面做着自己的影子,一面又是自己的忠实信徒。这在后来的招安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卢俊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就是说,宋江赚卢俊义上山,还想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这个人最好和自己一样,能够选择未来同样的道路——招安——的路。 还是那句话,在宋江的心里,他是耻于做梁山贼寇的。赚卢俊义上山,前提是为私的,既为自己的梁山政权,也为自己的心理平衡。其次才是为梁山一伙人的生计考虑。在这个细节里,宋江可谓机关算尽,要说能够做得宋江知己的,最多就两个,一个是吴用,可惜是个书生,一个是公孙胜,可惜是个修道之人。
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
《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不如一寻常的地煞星,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斗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及手下的三个徒儿,连胯下的白龙马都不如,身陷险境时,惟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或者叫“徒儿快来救我”。
宋江以群盗之首招安拜将;刘备三分天下;唐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三个“无能”的窝囊废最终成就大业,究竟是造化厚他,命该如此?还是别的原因?其实我们仔细一分析,三人都具备“无能”之能,即个人的文武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而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而这些才能和资源在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背景下,往往能使其克服自身的文才武略之不足,脱颖而出。
先说驾驭群雄、审时度势的才能。宋江广收天下英雄,积累了雄厚的人脉关系后,最后因为浔阳江头题写了反诗,在法场上被众兄弟劫了后,终于决心上梁山。此时上梁山正是恰到火候。如果杀了阎婆惜就上梁山,他无非和林冲一样是避祸上山,虽然有大恩于晁盖,但终不免寄人篱下的味道。等到白龙庙小聚义时,再上梁山,自己搜罗的新人马已经超过晁盖的旧部,此时上山不再是投奔,而是两支部队的胜利会师。宋江被晁盖等人救出后,对晁盖表白:“小弟来江湖上走了这几遭,虽是受了些惊恐,却也结识得许多好汉。今日同哥哥上山去,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共生。”
——首先撇清自己的功劳,并非空手上山,而是有功于梁山;其次,再撕掉当初满口忠孝,不反官府不违父命、不从草寇的面纱,表达了铁心从寇的决心。如果宋江再晚上梁山,如卢俊义那样,梁山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再上梁山有投机的嫌疑,而且无尺寸之功,甭说想代替晁天王,即使想坐第二把交椅,恐怕梁山众人都不会服气。宋江有吏的圆滑手段,吏的通达精明,其驾驭群雄之能力,远超晁盖,而晁盖徒有匹夫之勇和江湖义气。
刘备从一个卖草席的破落皇族起家,本钱没法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文武都有盖世之能的曹孟德相比,就是和守父兄之业、多谋善断的孙权,似乎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刘备选择的策略完全是基于自身条件,套用一句流行语:一切从实际出发。先不断地依附群雄,他曾依附过刘焉、卢植、刘表等人,在这期间不断网罗了关、张、赵、诸葛等武将谋士,最后时机一到,自领益州牧,玩了个空手道,骗取了天府之地。此时便可和曹、孙一决雌雄。
唐僧能驾驭群雄的东西最具有物化的特征——其实现实生活中老大驾驭众兄弟和这个和尚管教一帮杀人放火出身的徒儿的手段差不多:“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就是恩惠,唐僧把悟空从五指山下救了出来,接着用悟空之力收编了八戒、沙僧,自此在徒儿面前,唐僧一直有种道德优势,即师傅是你们的恩人。但降服这些魔鬼出身、本领高强的徒弟仅仅靠恩情显然不够,他还有观世音给的最厉害的一个东西——紧箍咒。俗世间的老大驾驭众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紧箍咒:或宗教教义,或利益、或胁迫。如忠王李秀成的老母被留在天京作为人质,朱元璋令大将出征后,必将其家人留在大本营。一手硬一手软,这是老大们干大事从古到今必具的两手,作为暴力集团,最终决定老大权威和威慑力的,是道德优势加紧箍咒。
宋江、刘备、唐僧作老大除了以上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本钱就是其政治资源。这些资源在皇权社会里包括道德、礼法甚至谶言等等。
先说宋江,刚刚上梁山,他就申明了自己作为造反头子的“天然资源”——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所应的就是我宋公明,上天叫我作造反头子——这便是天然合法性。再加上九天玄女授兵书、梁山石碣排定的座次这些把戏,更是强化了老大的合法性。中国造反者都喜欢这套神秘的愚人把戏,从“陈胜王”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再到“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一直到洪秀全装上帝次子的鬼把戏,都是如此。不过造反的天然理由和天命所归的理由并不完全相同,强盗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为“万民之主”必须有一个合法性的转移。
陈胜能首先造反,但天命却应在另外一个斩白蛇的造反者身上,刘福通等人起事,但成功者是一个小和尚。宋江具有造反头子的合法性,但他不愿意在造反这条路上走到黑,必须漂白自己,最终修成正果。那么只有两条路——打下东京当皇帝,梁山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只有受招安,当大官了。宋江一旦确定了招安的目标,那么必须舍弃“播乱在山东”这样的“天命”,进行革命方针的转移,那么此时的道德资源就是“忠义”——而且“忠”必须在“义”之前。从“播乱”到“忠义”的蜕变,便是“造反”到“招安”的理论准备。宋江非常明白理论准备之重要,在排定座次后,推行“忠义”之说,使他掌握了主导招安的理论和道德制高点,最后使招安水到渠成。
刘备最大的资源就是他的DNA和汉高祖刘邦发生了关系。尽管经过几百年,那个不事产业的流氓刘邦的DNA,到了这个父亲早亡、流落为小商贩的刘玄德身上,已经稀释得所剩无几了。但在群雄并起、霸道横行的汉末,皇室之后还是一面很管用的旗帜。你看刘备和张飞、关羽刚见面,就亮出了自己的政治优势:“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三人合伙做生意,组成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公司,虽然关羽、张飞武艺比刘备高得多,但比起杀猪的翼德,推车的云长,汉宗室旁支的旁支的旁支刘备,其无形资产依然使他最具备做董事长的资格,自然,桃园三结义只能由刘备做老大——公司这一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白帝托孤,尽管在公司漫长的经营中,董事会成员越来越多。
刘备知道自己一穷二白,要干出点名堂,惟一拿得出手的资本就是“汉中山王之后”这块招牌,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像祥林嫂一样,刘备无数次不厌其烦地表明自己的汉宗室身份。初出江湖,募兵去投幽州太守刘焉,“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最后这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直到和汉献帝论宗派,成了“皇叔”,那就更不得了,其正统的合法性更无人质疑。——连皇后都保不住的傀儡汉献帝(《曹瞒传》:公(操)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跣足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有个带兵的宗室名义上支持自己,甭说皇叔,就是“皇爷爷”他都愿意相认。
就因为他的刘氏血统,于西南一隅称帝,不是割据而是复兴汉室,人中之龙的诸葛亮不辅佐占据大半个中国的曹操,也不投奔在东南膏腴之地的孙权,而是在刘备无立锥之地时,因三顾茅庐出山,不能不说孔明先生也看好“刘氏宗室”的潜在价值。曹操封魏王,加九锡,但就是不敢称帝,当手下人劝进时,他说:“若天命归我,我当作周文王。”显然,统一了北中国的曹孟德非常明智,自己称帝就把以前所做的一切,包括在百姓心中积累的民望几乎全部抵消,这是桩不合算的买卖,而他的儿子曹丕则无历史包袱,但还是搞出个“禅让”的把戏,让献帝自己承认:“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曹氏两代人处心积虑要克服的合法性难题,对刘备而言,根本不是个问题,就是因为他的DNA,这世道就是如此不公平。
唐僧的道德资源便是奉旨取经——虽然历史上的唐玄奘去天竺取经是非组织行为,在边关九死一生才得以偷渡出国。但到了小说家的笔下,不能不做一些改变,否则凭什么唐僧有资格做老大?于是在《西游记》中,唐僧成了状元陈光蕊的遗孤——以显示血统高贵。唐太宗为回报从阴曹地府还阳,选拔了大德高僧玄奘。得到皇帝的恩准取经,那么唐僧就具备借用一切力量的合法性,可以让观世音帮忙,可以驭使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猴子,那么唐僧取经成功后,成为第一大功臣,修成正果,成为旃檀功德佛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