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石油储量通常涉及多种方法和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容积法
在地面标准条件下,通过体积单位计算油、气地质储量。
公式:Q = F·H·m·S/b,其中Q为油、气地质储量(m³),F为油、气藏的含油、气面积(m²),H为油、气层有效厚度(m),m为有效孔隙度(%),S为原始含油、气饱和度(%),b为油、气的体积系数(无量纲)。
物质平衡法
主要用于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量计算。
通过物质平衡原理,结合地质参数进行估算。
压降法
通过测量油井或气井的压力下降来计算储量。
适用于油井或气井的生产数据较为丰富的情况。
统计法
通过对成熟探区的解剖研究,统计各种因素与油气资源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资源评价。
包括进尺发现率法、井数发现率法、油田规模序列法等。
成因法
按照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机理或假说,通过估算评价单元烃源岩的生烃量,再乘以运聚系数得到资源量。
盆地模拟法是一种常用的成因法,通过计算机定量模拟含油气盆地中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
类比法
根据已知油气地质条件相似的类比区,通过类比系数来估算未知评价区的资源量。
需要考虑评价区和类比区的面积、体积资源丰度及类比系数。
动态法
通过监测油井的生产数据,如产量、压力变化等,运用数学模型来计算石油储量。
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
其他方法
面积法、切片法、管型法、水驱式法等,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油田。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根据具体油田的地质特征、勘探程度和开采技术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最终确定的石油储量需要考虑油藏的容积、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地质构造、油气运移规律、油藏压力等多种因素。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油田具体情况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以确保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