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三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壤选择、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温度控制、肥料施加和病虫害防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
土壤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壤和背阳的阴坡。
在头年的冬天焚烧灌木杂草作为肥料,并深耕土壤30cm,每亩施入堆肥2000-2500公斤作为基肥,并四周开挖好排水沟。
移栽
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移栽,移栽前将参苗挖起,剔除劣种。
如果一天只能移栽未完成,应该在湿土中假植。
移栽行距为20cm,在栽植地上横向挖沟,深15-18cm,并将参苗按逐句4-5cm斜放在沟内,尾部不得弯曲。
除草
采用手动拔出的方式进行除草,需要在幼苗8-9cm时进行除草。
施肥
中耕除草后,追加肥料1000-2000公斤。
建议采用全元素平衡配方的有机液态肥,尤其在春夏生长旺季要保证足够的氮磷钾供给。
排灌水
苗木移栽前后要少灌勤浇水,定植以后要少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三七喜湿但怕涝,因而浇水应当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呼吸困难甚至烂根现象的发生。同时注意喷雾保湿以模拟原始森林高湿度的环境。
温度控制
三七适应较为宽泛的温度范围,但更偏爱温暖湿润而不酷热的气候。
最佳生长温度介乎15°C到24°C之间;冬季休眠期则需要维持一定的低温周期来促使其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生物农药或是低毒性化学药品进行干预。
光照管理
三七作为阴生植物,不宜直接暴晒于强烈阳光下,理想的光线条件是散射光或树荫下的漫反射光。
采收
三七的种植周期一般为5-6年,采收时一定要注意不破坏根系结构。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野三七,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三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