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基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场地选择、池塘设计、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址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避免在红树林区附近建场,土质要坚实,进排水方便。
池塘设计:池塘面积以1~10亩为宜,池深2.0~2.5米,水深1.5~2.0米。池塘形状宜圆形,池堤坡度为1.0:(1.0~1.5)。每个虾塘配备1马力增氧机10台,平均每亩1台。池水循环要快,增氧机布局合理。
供水系统:使用水泵将水抽入虾池,水泵要安装在合适位置,使蓄水池能在4~5小时内进满水。在水泵口的进水渠安装筛网,防止进水管被阻塞。
池塘条件与清理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虾塘为宜。
清塘消毒:在放苗前15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严格药物消毒。
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亩施基肥50公斤或尿素5公斤以培养基础饵料。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选择健康的虾苗,注意苗种质量、规格大小、健康状况等因素。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虾的生长和品质。
放养时间:一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虾苗需经一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养。
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类型:虾的饲料主要有颗粒饲料、鲜活饲料等。选择无污染、不发霉变质的配合饲料,同时结合新鲜适口的活饵料。
投喂方法: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不宜过多,以避免残饵污染水质。投喂时间一般为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3和2/3的量。
水质管理
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使用水质调节剂,如益生菌、沸石粉等,以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换水:前期每10天换水一次,中后期每20天换水,换水量控制在15-20厘米。安装增氧机,并定期检查其运行情况。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虾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使用石灰水全场泼洒,每月2次,每次3-5公斤/亩,进行水质改良。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虾养殖基地,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