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只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鸭舍建设
鸭舍应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保持干燥。
鸭舍内应合理分隔,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饮水和食物要保证清洁卫生,可以使用自来水或井水。
温度控制
雏鸭出壳后需要30℃左右的温度,可以使用白炽灯泡挂在鸭窝上方30-50cm处保暖。
冬季和夜间温度应适当提高,夏季可以适当降低。
6周龄后,小鸭体温调节能力逐步健全,可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
湿度控制
育雏前1-2天,鸭舍内湿度应增加到80%-85%。
第2周后,随着雏鸭饮水量增加,湿度可以适当降低至60%-65%。
光照控制
育雏前3天需要23-24小时/天光照,以促进雏鸭寻找饲料和饮水。
3天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调整到自然光照。
饲料管理
雏鸭饲料应富含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
随着雏鸭成长,可以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粗饲料比例。
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
饮水管理
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最好是温的白开水。
水盆应每天更换,保持水质清洁。
放养管理
雏鸭4周龄后可以开始放养,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
放养时要注意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可以在果园低栏放牧。
下水上岸后,要让鸭子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疫病防控
加强鸭舍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
及时注射相关疫苗,预防疫病发生。
发现疫病后,要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病扩散。
日常护理
鸭子不能随便抚摸,触摸后应用药性肥皂或酒精等洗涤消毒。
定期更换垫料,保持鸭舍干燥。
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只鸭的成活率,使其健康成长。